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恐怖大發現! 沙門氏菌利用「腸道電流」入侵人體

2024/08/27 15:22

沙門氏菌可利用腸道電流入侵人體;示意圖。(取自Public Health Image Library,CDC U.S.A.)

沙門氏菌可利用腸道電流入侵人體;示意圖。(取自Public Health Image Library,CDC U.S.A.)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 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研究團隊近日在《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期刊發表重大發現,揭示沙門氏菌(Salmonella)利用腸道電流入侵人體的新機制,為細菌感染研究開闢新途徑。這項突破性研究不僅挑戰了傳統認知,更為未來疾病預防和治療提供了嶄新視角。

報導中指出,研究團隊透過精密實驗,首次在腸道中檢測到一種獨特的電流循環。這種電流從吸收性絨毛進入,再從濾泡相關上皮(FAE)流出,形成一個完整的迴路。令人驚訝的是,沙門氏菌似乎能夠感應並利用這種電場,展現出一種稱為「趨電性」(galvanotaxis)的行為。這種機制使得沙門氏菌能夠精準地定位FAE,並將其作為入侵人體的首選入口。

研究還揭示了有害細菌和無害細菌對電場的不同反應。與沙門氏菌相比,無害的大腸桿菌(E. coli)對相同的電場呈現出截然相反的行為模式。這一發現不僅解釋了為何某些細菌更容易引發感染,也為理解腸道微生態平衡提供了新的思路。

這項研究的意義遠超細菌學領域。研究主要作者趙敏(Min Zhao)教授指出,這一發現可能是解開炎症性腸道疾病(IBD)等複雜慢性疾病之謎的關鍵。趙教授形容這種機制代表了病原體與人體之間的新「軍備競賽」,暗示了未來醫學研究的新方向。

考慮到沙門氏菌每年在美國造成約135萬人感染,導致420人死亡的嚴重後果,這項研究的實際應用價值不容忽視。了解細菌如何利用電流入侵人體,可能為開發新型抗菌藥物和治療策略開闢道路,特別是在對抗日益嚴重的抗生素耐藥性問題上。

此外,這項發現也挑戰了科學界長期以來認為細菌主要藉由化學趨性(chemotaxis)移動的觀點。它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細菌如何在複雜的腸道環境中導航和生存,這可能徹底改變我們對微生物世界的認知。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