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人體切面教學」全球醫學生免費用 何宛怡獲選教育家典範

2024/08/25 10:37

何宛怡(右二)認為,學習解剖不只是精進醫術,也是生命教育。(教育部提供)

何宛怡(右二)認為,學習解剖不只是精進醫術,也是生命教育。(教育部提供)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她很會開(大體)」,「在開大體方面真的如同神一般的存在!」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解剖學科助理教授何宛怡解剖技術精湛,學生對她有很高的評價,還善用數位教材,架設「人體切面教學」等3個網站,免費提供全球醫學相關科系學生使用,獲選為教育部「教育家人物典範」。

何宛怡深受老師李振鶴在生前發願捐贈大體的崇高志願感受,她說,這讓她每次上解剖學課時,都自我策勵一定要盡心盡力,嚴格督促學生學習,因為每一位醫師或治療師,未來都要為病人負責。

何宛怡教授大體解剖學、胚胎學及組織學時,善用數位教材活化教學,常利用影片或動畫幫助學生進入人體奧妙世界,以胚胎學為例,人類的胚胎發育是一個連續過程,教科書展示的卻是斷斷續續的圖片,學生不易全盤理解,她說,借助國外學者製作的免費胚胎學動畫及影像教學,學生們都覺得非常受用,還架設成「解剖學實驗影片教學」、「骨學影片教學」、「人體切面教學」等網站,無償供全球醫學相關科系學生使用。

何宛怡說,學生沒有親手解剖前,只能看著人體圖譜去理解,神經是黃色的,動脈是紅色的,靜脈是藍色的,但對人體結構長什麼模樣沒有概念,她與助教拍攝的影片詳實紀錄,協助學生瞭解人體構造,有助於預習及課後複習,對新進教師也是精進實地解剖技藝的極佳素材,尤其在疫情期間無法實體上課,幸好平時建置了豐富線上教學資源,才能兼顧防疫與學生的受教權。

解剖學不能只靠記憶死背,而是要親自實作,在解剖學的課程中,學生要在「大體老師」身上練習劃刀,瞭解人體構造,為日後的行醫做準備。何宛怡說,開大體就如同一門手藝,需要不斷訓練,醫學系學生初次接觸解剖,需要學習怎麼使用器械,解剖刀的刀片要怎麼裝?止血鉗要怎麼用?接下來要學會掌握使用的器械與正確的時機,何時用小剪刀、大剪刀?這一刀切下去要多深,都有講究。

何宛怡表示,大體老師才是真正的老師,學習解剖不只是精進醫術,也是在生命教育,她會繼續盡心盡力地培育人才,督促學生好好學習,才能無愧於大體老師及家屬的期望,並為國家培育優秀的醫學人才。

在學生心目中,何宛怡是像神一般存在的解剖學老師。(教育部提供)

在學生心目中,何宛怡是像神一般存在的解剖學老師。(教育部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