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預防B肝寶寶 台灣垂直感染率降至1.2% 低於世衛標準

2024/08/17 16:55

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響應世界肝炎日今(17日)與台大肝炎中心一起舉辦「呵護小心肝 護肝保健從小著手」活動。 (記者邱芷柔攝)

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響應世界肝炎日今(17日)與台大肝炎中心一起舉辦「呵護小心肝 護肝保健從小著手」活動。 (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B型肝炎至今仍是國人肝病的一大主因,其中母嬰垂直傳染是常見的傳染途徑,國內雖已推行新生兒全面接種B型肝炎疫苗,但高傳染性B肝帶原者,也就是E抗原陽性的媽媽,在懷孕及生產的過程中,仍有高機率將病毒垂直傳染給寶寶,好消息是,台灣垂直感染率已降至1.2%,低於世界衛生組織設定的2%標準;專家提醒,針對高風險孕婦的治療與給付政策已到位,希望透過推廣降低感染率。

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響應世界肝炎日,今(17日)與台大肝炎中心一起舉辦「呵護小心肝 護肝保健從小著手」活動,宣導重視台灣兒童肝炎傳染防治議題。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出席活動時表示,過去臨床經常看到兒童及成人有肝炎併發症情形,如今肝病在兒童中幾乎看不到,這是推動B型肝炎疫苗接種有效降低母嬰垂直傳染風險的成果。

羅一鈞說,台灣自1984年開始推動高風險孕婦所生寶寶接種B型肝炎疫苗,並在1986年全面推廣至所有新生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垂直感染率應低於2%,而台灣目前的感染率已降至1.2%,且在篩檢、注射免疫球蛋白、後續追蹤等措施下,高風險孕婦的感染率已從2017年的8.3%降至2022年的4.39%,希望此趨勢能持續下去,最終達到歸零。

台大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陳慧玲指出,目前台灣高病毒量的B肝帶原孕婦已降至1%以下,產前檢測可幫助確認需要治療的孕婦,2018年起健保已給付第三孕期抗病毒藥物,大幅降低寶寶感染風險,將持續與婦產科合作,落實孕期產檢時篩檢,並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用藥。

台大小兒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張凱琪補充,抗病毒藥物已證實對孕婦和哺乳期安全無虞,若擔心藥物通過母乳影響寶寶,可在生產後暫停藥物7天,再開始哺乳,最重要的是在生產當下,控制病毒量降低新生兒感染風險。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