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幼童因疫情變「小烏龜世代」 醫促把握早療黃金期
〔記者劉濱銓/南投報導〕2020年之後出生的幼兒因遭遇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肆虐,許多三級警戒期間接受隔離的幼童,因語言、肢體發展刺激減少,以致幼童陸續上學後,早療通報人數於解封後逐年創新高,形成發展較慢的「小烏龜世代」,衛福部南投醫院表示,6歲以前發展遲緩兒童經過早期療育,是有機會減輕症狀,家長應把握0至3歲的早療黃金期,幫助孩子趕上同齡孩童的能力。
該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洪麗珍表示,多數家長知道當孩子晚開口說話時,就要留意是否語言發展較緩慢,若超過1歲還不會走路,則可能是大動作發展較慢,不過除了說話、走路較慢之外,家長仍要留意人際互動是否有問題,以利儘早接受評估、療育。
洪麗珍舉例表示,有一名2歲多的孩童,因在疫情期間出生,當時幾乎不出門,家長怕地板有病菌就沒讓孩子在地上學爬行,最近家長發現孩子看到有興趣的東西就直接奪取,拿不到就大聲哭叫,也不主動與家人互動,家人想跟他親近只能靠聲光玩具吸引,但最多也只能維持10秒鐘;另名1歲半的幼童雖個性溫馴、不吵不鬧,家中阿嬤甚至以孫子乖巧感到自豪,稱孫子平時都自己乖乖坐著,超級好帶。
洪麗珍指出,幼童對人沒有興趣,以及活動力不佳,這都可能存在發展的問題,若在語言、認知、動作、情緒,以及人際適應表現明顯落後同齡孩童,就可能是發展遲緩,一般6歲以前都可接受治療改善,尤其是0至3歲的發展遲緩兒童,若經過早期發現、早期療育,甚至可趕上同齡孩童的能力,提醒家長多留意,帶領孩童往正確方向成長。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