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不胖卻是小腹婆? 醫曝4常見原因 教你簡單自測

2024/05/28 13:41

醫師表示,小腹凸出可能是宿便、婦科腫瘤、肌肉筋膜撐大,或是骨盆前傾引起的;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四肢纖細,小腹卻凸出?北秀健康管理診所醫師陳君琳提醒,小腹凸出可能是宿便、婦科腫瘤、肌肉筋膜撐大,或是骨盆前傾引起的,可從5步驟自我檢測,包括:看位置、捏肚子、看時間、捲腹檢測腹直肌分離,以及平躺檢測骨盆前傾。不過,她也提醒,若是小腹凸有明顯的痛感,還是得盡速就醫檢查。

陳君琳在臉書專頁「精準減重|北秀健康管理診所」分享,有名瘦瘦的女子,在多年前被同事說:「妳看起來很瘦,但為什麼小腹那麼大呀?要不要去檢查一下?」不料,至婦產科就診,超音波檢查,發現肚內有顆直徑7.5公分的巧克力囊腫,因此便安排住院開刀割除囊腫。她提醒,這個小故事就是要告訴大家「別輕忽小腹凸的危險性」,也藉此整理常見4種小腹凸的原因。

宿便、脹氣皆可能造成腹凸

陳君琳提到,小腸到大腸是個「ㄇ字型」的走向,到最後一個彎處便是乙狀結腸,剛好位於下腹部的位置。此處便便最乾、硬,若平常水喝很少、青菜吃不夠,到此處就會變得比較乾,很難排,而累積在此,造成小腹凸凸,看起來大腹便便。

除了宿便之外,空氣也會讓肚子凸出!陳君琳說明,大腸有著水分吸收功能,也有很多菌會發酵剩下食物殘渣,而產生氣體。但若是腸道菌失衡不健康,使其過量產生氣體,或是罹患小腸菌群過度增生,這些氣體過度累積又沒地方去,就會把小腹給撐起來。

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 恐害腹部凸出

陳君琳表示,其實不少女性有婦科腫瘤方面的困擾,很多時候是良性的,像是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等,甚至像是畸胎瘤。據世界紀錄統計,子宮肌瘤最大直徑高達20公分;另外,曾有醫師統計,同1名女性身上取下的肌瘤,前前後後加總高達63公斤重!等於身體住了一個人。因此,可以想像,若在小腹塞了一個人,那肚子應該會蠻大,若將其切除,其實小腹有的時候也會變平坦。

肌肉筋膜撐大、腹直肌分離 導致腹凸

陳君琳提及,肚子的肌肉就是俗稱的腹肌、六塊肌。平時可能看不到六塊肌,但常見於核心肌群特別弱或懷孕者身上,其中懷孕時,因肚子變大,六塊肌中間的筋膜被撐開,導致六塊肌就變成了「三加三塊肌」。當撐開後,中間便無組織聯繫,可能使肚臍下方累積成一包。

脂肪堆積也可能出現腹凸,陳君琳說明,脂肪可分成腹肌上面的皮下脂肪,以及腹肌內的內臟脂肪。通常在曾經肥胖,減重下來,或是產後的女性身上,可見到撐開皮膚,鬆掉的現象,往往也會跟「#腹直肌分離」一起發生。所以若發現其他地方脂肪不多,但腹部下面卻鬆鬆滑滑,皮膚還皺皺的,很可能就是腹直肌分離。

核心沒力與髖關節不夠靈活 致骨盆前傾腹凸

陳君琳透露,因為身體的排列組合,導致產生肚子突出去的假象。其中最容易發生的是骨盆前傾,主要是因為核心沒力與髖關節不夠靈活所致。其中懷孕婦女、常穿高跟鞋、久坐的上班族,都是骨盆前傾的高危險族群。

醫師表示,檢視腰椎與牆壁的空間是否有空隙。如果空隙超過1個手掌,或者1個拳頭的寬度,就可能有骨盆前傾;圖為情境照。(圖取自pexels)

自我檢測 腹凸合併明顯痛感需就醫

該如何分辨自己是哪種小腹凸呢?陳君琳分享5個簡單步驟,包括:看位置、捏肚子、看時間、捲腹檢測腹直肌分離、,以及平躺檢測骨盆前傾,自我檢測小腹凸的類型。同時,她也提醒,若是小腹凸有明顯的痛感,還是得盡速就醫檢查。

●步驟1—看位置:若是肚臍上方就凸的話,就是整個肚子凸,通常有2原因,包括:脹氣、內臟脂肪過多,後者也就是俗稱的「啤酒肚」。但若屬上面平坦,但肚子下方凸一包者,可繼續往下檢測。

●步驟2—捏肚子:試著用雙手捏起肚子,若厚度會超過3公分的話,大多就會是皮下脂肪;如果捏得起來,但只有薄薄一層的話,很有可能是皮膚鬆弛。

●步驟3—看時間:是一整天小腹凸嗎?還是起床後,肚子還算平坦,但隨著一整天飲食後,肚子開始越來越凸,就可能是脹氣或排便的問題。

●步驟4—捲腹檢測腹直肌分離:平躺在地上將膝蓋彎曲,腳板平貼於地上,做一個捲腹的動作。此時腹肌會出力,請伸出2隻手指頭,戳進肚臍上方的位置。當腹肌正在出力時,會自然地鼓起來,便能感覺到中間有一個凹槽,若凹槽寬度超過2個指幅,就是有腹直肌分離的現象;如果在2指幅以內,就沒有這方面的困擾。

●步驟5—平躺檢測骨盆前傾:放鬆的平躺在地面上,檢視腰椎與地板上的空間是否有空隙。如果空隙超過1個手掌,或者1個拳頭的寬度,就可能有骨盆前傾的問題。此外,除了躺在地板上,也可靠在牆上,觀察腰椎與牆壁間的距離。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