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3個月內3度腸阻塞還切腸 竟是結核菌跑到腸子惹禍

2024/05/24 17:34

患者因罹患腸結核,反覆腹痛;情境照,非患者本人。(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結核菌不是只會在肺部,還可能跑到腸子!台中1名60歲男子近半年反覆腹痛,體重驟降10公斤,3個月內3度腸阻塞送急診,但經藥物、切除阻塞小腸,症狀都未改善,還出現腹水,最後化驗判斷是腸道感染結核菌,罹患「腸結核」,給予抗結核藥後,藥到病除,症狀大幅改善。

台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吳明駿指出,肺外結核佔所有結核病約10%到15%,其中腸結核最常見,主要是腸道也是免疫器官之一,一旦人體免疫力下降,較易感染發炎,而腸結核只要未感染到肺部,就沒有空氣與飛沫傳染的風險,治療方式則與肺結核相同,患者應服用抗結核藥物6個月。

患者罹患腸結核,大、小腸交接處的末端迴腸嚴重狹窄,幾乎阻塞(箭頭處)。(記者蔡淑媛翻攝)

吳明駿表示,腸結核症狀包括腹痛、食慾不振、腸胃出血、發燒、盜汗、或體重減輕等,正確診斷並不容易,他提醒,體重減輕、貧血、腹痛超過3個月以上,經治療症狀未緩解,應盡速找專科醫師進一步診斷,及時正確治療。

吳明駿說,現在公衛條件進步,肺結核病的發生率逐年降低,但近來肺外結核的案例有增加趨勢,可能與糖尿病、肝腎疾病、或免疫抑制劑與抗癌藥物的使用有關,除了腸道,腦、心、肝、消化道、腎、腹膜、淋巴、及骨髓等重要器官也可能感染結核菌。

患者罹患腸結核,大、小腸交接處的末端迴腸嚴重狹窄,幾乎阻塞(箭頭處)。(記者蔡淑媛翻攝)

這名男性患者因半年暴瘦10公斤,一度懷疑腸腫瘤,檢查發現他在大、小腸交接處的末端迴腸嚴重狹窄,但切片沒有明顯異常,經藥物、切除阻塞小腸治療,症狀也未緩解,術後3週還出現腹水,進一步化驗,加上抽血白血球指數及症狀做研判,才發現竟是感染結核菌造成,立即投以抗結核藥,治療後腹水消失,也不再腹痛,吳明駿表示,患者完整接受治療後,仍要做腸鏡和影像檢查追蹤,避免復發。

吳明駿醫師指患者罹患腸結核,大、小腸交接處的末端迴腸嚴重狹窄,幾乎阻塞。(記者蔡淑媛攝)

吳明駿醫師為患者進行大腸鏡檢查;情境照。(記者蔡淑媛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