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女月經異常怕開刀副作用 「新式超細子宮鏡冷刀」揮別瘜肉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32歲黃小姐一年前曾因月經異常到醫院婦產科就診,並檢查出子宮瘜肉,建議手術切除,當時黃小姐因為害怕手術副作用而未接受,但前陣子月經異常的情況更嚴重,1個月有20幾天都在出血,經常是滴滴答答的零星滴血,偶爾會有大量血塊,甚至因長時間的出血導致貧血、頭暈不適、體力差等狀況,她再度前來婦產科就醫,醫師考量黃小姐對手術的擔憂,以「新式超細子宮鏡冷刀」將佔子宮一半大的3公分瘜肉切除,黃小姐不再為異常出血所苦。
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嚴絢上表示,不同於子宮肌瘤是較硬的肌肉纖維組織,子宮瘜肉是由子宮內膜組織的間質細胞形成,觸感較軟,但同樣都會造成異常出血,常見於生育年齡約20至50歲的女性,發生率約2至3成,當病人因異常出血就診,婦產科醫師會以內診、超音波檢查子宮和卵巢的構造,若發現疑似肌瘤、瘜肉或囊腫的肉塊,會再進一步以子宮鏡檢查、切除,同時送病理化驗以確定類型、良性或惡性。
嚴絢上說,子宮約6至7公分大,瘜肉通常為1至3公分的單一顆,部分病人則是同時出現多顆瘜肉,有些息肉會自行萎縮,但未萎縮的瘜肉則可能影響生育,因此有國外研究證實,不孕症婦女如果把息肉切除懷孕率可達7成以上。
她表示,臨床最早是以子宮內膜刮搔術處理瘜肉,雖然能確保切得很乾淨,但是對子宮的破壞力太強,可能導致無月經、子宮沾黏、不孕等後遺症;之後發展出子宮鏡單極、雙極電刀,可是因為採電燒的方式,仍有部分病人會產生沾黏或燙傷風險。
新式的「子宮鏡冷刀」一改過去電燒、加熱的治療,藉由子宮鏡將螺旋狀的刀片深入子宮,找到瘜肉後將之旋轉切碎並吸除,避免熱傷害和沾黏的副作用,讓病人保有較高的受孕機率。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