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耳鳴合併頸部痠痛 恐是內耳受傷
文/陳建志、曾秉濤
在耳鳴門診中,大多數患者會同時抱怨頸部痠痛,疼痛從後腦勺開始,向下擴展到兩側肩膀或上背部 (膏肓處),以為是「氣血不順」或「頸頭症候群」,總想要接受按摩,或者尋求針灸、推拿或其它民俗療法,很擔心是否即將腦幹中風。
耳鳴性頸部痠痛症候群 可能與3原因有關
為何耳鳴會跟頸部痠痛密切相關呢?根據生理,聲波傳入內耳後,內、外聽毛細胞相互合作,啟動聽覺訊息,經由聽神經傳入腦幹。在向上傳遞的過程中,聽覺路徑不斷地交叉到對側,再從對側交叉回原側,最後到達大腦兩側的聽覺皮質。
原因1:聲源頸部反射
在自然狀態下,我們會反射性地轉動或調整頭部高度,去搜尋聲音訊息,或是迴避不想要聽到的聲音。一旦聽力受損,這種反射啟動,去搜尋「消失」的聲音,甚至專注於耳鳴,頸部肌肉處在緊張狀態,發生過勞,久了就會痠痛。
原因2:內耳傷害擴及前庭
過敏、發炎、動脈狹窄或阻塞,不僅僅傷害耳蝸,引起聽障及耳鳴,擴展到前庭或半規管,該側前庭訊號變弱,人體以為地面正向另一側傾斜,頸部肌肉收縮,出現矯正性地偏斜,以維持平衡。
原因3:蹄系短路效應
頸部肌肉痠痛,刺激肌膜(位於肌肉周圍)內的本體感覺受器 (感受頭部位置),大量的感覺訊息經由後方脊髓向上傳遞,進入腦幹,通過位於橋腦的內側蹄系時,恰好「短路」,傳進外側蹄系內之聽覺神經路徑,產生雜訊,這種耳鳴其實是「腦鳴」。
先釐清內耳受傷範圍 再找出聽損病因
建議耳鳴患者,若有頸部痠痛時,應該先正確就醫,確認內耳受傷範圍,進一步找出聽力受損病因,例如噪音傷害、中耳炎、聽小骨硬化、自體免疫疾病、動脈病變、聽神經瘤等,對症治療。
最後才會是口服肌肉鬆弛劑或處方物理治療,合併姿態矯正,避免頸部肌肉過勞;患者不要長時間低頭操作3C產品,多管齊下,讓耳鳴變小或消失。 (作者皆為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 )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