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10%跑者都有過足底筋膜炎 醫:「這段」年齡是發病高峰

2023/09/21 19:35

吳易澄解釋,足底筋膜可吸收活動時施加在腳上的高壓力和張力,若是施加太大的壓力會損傷或撕裂組織,導致足跟疼痛和足底筋膜發炎;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平時經常穿著不合腳的鞋子,容易讓腳底負擔加重,可能提高足底筋膜炎的風險!聯新國際診所運動醫學科、復健專科醫師吳易澄提到,若是在腳上施加太大的壓力,會損傷或撕裂組織,導致足底筋膜炎發生。此外,其發病高峰於40至60歲間,但各個年齡段的成人還是都有可能發病,尤其常見於跑步人群中,約佔跑步傷害的10%。

吳易澄在臉書粉專「吳易澄醫師-運動醫學 復健醫學」及個人專欄發文分享,一位跑步狂熱者為了準備年底路跑比賽,增加跑量,不料卻腳痛難耐就醫,因此透過超音波檢查,確定患者是足底筋膜炎,準備進行治療。

針對足底筋膜炎,吳易澄解釋,足底筋膜可吸收行走、跑步和進行其他活動(如體育運動)時,施加在腳上的高壓力和張力,若是有時施加太大的壓力會損傷或撕裂組織,導致足跟疼痛和足底筋膜發炎。

流行病學

吳易澄指出,足底筋膜炎發病高峰於40至60歲間,不過仍可見於所有年齡段的成年人。足底筋膜炎佔足跟痛患者的80%,且高達33%的患者發生於雙側,估計患病率高達總人口的10%,尤其是在跑步人群中,占跑步傷害的10%。

吳易澄表示,若是跑量增加,或者增加新的運動,容易出現足底筋膜炎問題;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風險因子

●本來就有足跟骨刺問題:50%的足底筋膜炎患者會有足跟骨刺,不過高達19%沒有足底筋膜炎的患者也會有足跟骨刺。通常足跟骨刺可能與足底筋膜炎一起出現,但它們並不是100%。

●新的或增加運動量:如跑步、跳舞等運動。

●鞋子不合適:支撐性差的鞋子過度扭轉和內旋。

●足部:高弓足、扁平足減震效果差。

●骨盆前傾。

●後足外翻伴旋前畸形。

●踝關節背屈受限。

●內翻的膝關節。

●肥胖。

●長時間站立:平時經常長時間站立,如護理師、工人和老師等工作族群。

診斷工具

●X光:可能顯示足跟周圍軟組織鈣化,或是足跟骨刺,而足跟骨刺並不是引起足底筋膜炎主因,因此無需去除骨刺即可治療足底筋膜炎的疼痛。

●超音波(US):透過超音波可顯示較厚的足底筋膜,也是目前的診斷利器,亦可協助評估旁邊其他軟組織或神經問題。

●骨頭掃描:該診斷工具可區分足底筋膜炎和跟骨應力性骨折。

●核磁共振MRI:若是足跟痛在非手術治療4至6個月後仍未改善,通常會考慮進行骨掃描核磁共振。

初級治療以非手術方式治療

關於保守治療,吳易澄提到,保守治療通常會進行6-12個月,因為大於90%的足底筋膜炎對非手術治療有反應,因此會進行如休息、疼痛控制、活動調整、物理治療、運動訓練、鞋子調整和減肥等治療方式。

●小腿拉展:雙手向前靠在牆上,將疼痛腳的膝蓋伸直,並將腳跟放在地上,另一隻腳則是放在前面,保持膝蓋彎曲後,拉伸小腿肌肉及腳跟,將臀部推向牆壁,保持該姿勢10秒鐘,放鬆並重複20次。注意在拉伸過程中,應感覺到小腿有強烈的拉力才是對的。

●更換鞋墊:訂製鞋墊,如軟腳跟墊、矽橡膠,另也可客製鞋墊內側腳跟鞋墊。

●按摩:冰按摩及深層按摩。

●肌肉、肌力訓練:利用彈力繩肌力訓練及足部肌肉訓練。

●貼紮:運動時建議貼紮。

●高負荷離心力量訓練:這種訓練方式,可能比拉伸更快地改善症狀。

建議調整日常生活型態,吳易澄舉例,平時應避免進行容易引起或加劇疼痛的活動,並選擇騎自行車或游泳等低衝擊運動;另,建議不要穿平底鞋和赤腳走路。

除了保守治療外,有時候也會需要醫療介入協助,吳易澄指出,目前有6種方式,像是藥物食用、注射或是夜間使用副木夾板等,來治療足底筋膜炎。

●消炎藥物(NSAIDs)使用。

●超音波治療:類固醇(Decadron)或醋酸離子(acetic acid)導入。

●夜間副木夾板使用:多數人睡覺時,都是腳朝下的,這也是早晨腳跟疼痛的原因之一,因此可在夜間使用夾板,在睡覺時拉伸足底筋膜。不過通常一開始會有些不適應,因此需要時間不過適應,並持續使用8-10週。

●震波治療:是非侵入性的,涉及風險相對較小,目前針對聚焦式跟發散式震波,在足底筋膜炎的效果大小,沒有一致認同的研究結果,不過相較於其他治療,以中長期而言,震波的效益仍優於其他治療。

●類固醇注射:大多可有效止痛,但必須注意脂肪墊萎縮的風險,其益處可能僅限於短期,也就是4至12週。

●PRP注射:研究支持 PRP 在3個月和6個月的追蹤,優於類固醇注射和震波治療。

1-2年保守治療失敗可考慮手術

若是保守治療沒有改善,吳易澄提到,足底筋膜切開術是可以完全或部分的切除,主要治療頑固性足底筋膜炎病例的外科手術;此外,手術也適用於1-2年保守治療失敗後。至於術後治療,包括2週夾板、輕度拉深及使用拐杖、步行靴行走、3週泳池跑步,待3-4個月後就可恢復活動。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