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立夏防心肺氣虛! 中醫:多喝水、辛辣燥熱食物要忌口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今天是立夏,是24節氣之一。上祐中醫診所院長黃上邦表示,以中醫養生觀點來看,夏屬火,心亦屬火,天氣炎熱,易心煩氣躁及流汗,若汗流量多,血液會濃稠導致流速下降,造成心肺氣虛,使人感覺疲憊。此時,應靜心調息,飲食宜清淡,忌辛辣燥熱,防止上火,也要記得多補充水份。此外,他建議可透過青春活力茶補肺降火、養胃生津及養血安神。
黃上邦於臉書粉專「上祐中醫診所Best-blessing」發文指出,立夏來臨代表季節逐漸開始轉為夏天,日照增多,氣溫逐漸升高,經常有午後雷陣雨,逐漸告別春季進入夏季梅雨季節開始,也因豐沛的降雨量,為大地帶來足夠水分,有利作物滋長。當令盛產的水果有西瓜、鳳梨、番茄、櫻桃及梅子,可多吃以收養心護肝之功效。出門要備雨具以防萬一,也要注意防曬。
中醫夏季養生3觀點
1.養心:夏屬火,心亦屬火,天氣炎熱,易因此心煩氣躁,且易流汗,「汗為心液」,汗流量多,血液會濃稠導致流速下降,造成心肺氣虛。心和肺負責氧氣的運輸,缺氧的狀態,人會感覺疲憊,此時應靜心調息,飲食宜清淡,忌辛辣燥熱,防止上火,多補充水份。這時可將西洋參、五味子、麥門冬,依比例煮成生脈茶,作為夏日養心飲品。中醫認為氣血相依,養心的同時,亦要補血養氣,可將紅棗、黃耆按比例煮成活力茶飲,對心血虛者有助益。
2.健脾化濕:立夏天氣逐漸開始變得炎熱,人體處於高溫環境,容易流汗,進而造成皮膚過敏發炎,而有痱子、濕疹或異位性皮膚炎等問題,因此要注意防曬及皮膚清潔。常見的生薑性溫,是健脾利濕的好食材,在烹煮冬瓜湯及蛤蜊湯等寒涼性食物時,可加一點生薑以中和寒性,也可吃四神湯及綠豆湯,來養脾胃及去濕消腫。但需留意,同一種食物宜適量選用,不宜長期及大量食用,以免造成身體不適。
3.增酸減苦:天氣悶熱,可吃些酸性食物,達到生津止汗的目的,補腎助肝,如吃幾顆青梅、熬煮山楂烏梅汁、沖泡蜂蜜檸檬或酸性水果,促進食慾,避免過度流汗而造成耗氣傷陰,以達到生津止渴及健胃消食等功效。
太白穴助健脾 內關穴能安神
黃上邦表示,立夏養生除養心、健脾化濕、增酸減苦外,也可嘗試按壓太白穴、內關穴及足三里穴,其功效分別為助健脾、安神及健胃整腸等。
●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足第1趾關節後下方肉際凹陷處。有健脾及緩解脹氣之效。
●內關穴:位於掌根下三橫指中心處。有寧心安神之效。
●足三里穴:膝蓋外側下方凹陷處,朝腳踝方向延伸4根手指寬處。具健胃整腸及調節免疫功能之功效。
青春活力茶
●作法:西洋參、紅棗、黃耆、麥門冬及玉竹皆各1克,以500毫升的熱水沖泡。
●功效:西洋參有補肺降火、養胃生津的作用;紅棗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及養血安神;黃耆可改善免疫系統問題、補氣;麥門冬助補髓通腎氣、定喘促;玉竹則可滋陰潤肺、養胃生津。
養生素食(香椿起司煎餅)
●材料:香椿10克、低筋麵粉110克、香菇20克、馬鈴薯100克、玉米粒20克、起司絲20克及鮮奶150毫升。
●作法:馬鈴薯去皮蒸熟,壓成泥狀備用。平底鍋先預熱,香椿葉及香菇切碎炒熟備用。低筋麵粉、少許鹽,以150毫升的鮮奶拌均勻成麵糊。依序在麵糊中加入馬鈴薯泥、玉米粒及白胡椒粉拌勻。平底鍋抹油轉小火,取適量麵糊下鍋,鋪上適量的起司絲,煎至金黃色,灑適量白胡椒,即可裝盤。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