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龍巖創辦人李世聰逝世》膠質母細胞瘤 醫:病發後存活率低

2023/03/08 18:50

醫師指出,膠質母細胞瘤發生率約每10萬人中僅有2-4位,雖然發生率較其它惡性腫瘤低,但若發病,超過7成病人會於1年半內死亡。(資料照)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龍巖創辦人李世聰於今(8日)過世,享壽65歲,據傳前年他因罹患膠質母細胞瘤入院治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許永信表示,膠質母細胞瘤發生率約每10萬人中僅有2-4位,雖然發生率較其它惡性腫瘤低,但若發病,超過7成病人會於1年半內死亡,且治療上相當困難,即便接受手術、同步化療電療,加上標靶治療,平均餘命不到1年半,若無積極治療,更可能於3個月內死亡。

許永信指出,膠質母細胞瘤是腦癌的其中一種,好發於45-65歲男性,目前發病原因不明,推斷與基因突變和環境有關,由於膠質母細胞瘤的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當發現時,腫瘤已經有相當程度大小,加上是腦部原發性的惡性腫瘤,經常與正常腦組織的邊界分化不清,手術時為了避免傷及重要神經,有時並無法完全切除,故術後復發率極高,使得治療困難度相當高。

罹患膠質母細胞瘤症狀

許永信指出,膠質母細胞瘤初期症狀缺乏特異性,如頭痛、頭暈、記憶衰退等,往往直到特異性症狀出現,如語言障礙、認知缺損、感覺異常、肢體無力、癲癇發作,及嚴重意識昏迷等才確診。因此,膠質母細胞瘤很難於早期發現,多數人都是因症狀惡化,甚至昏迷嗜睡,緊急送醫急救才發現罹患膠質母細胞瘤。

膠質母細胞瘤治療方式

許永信表示,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方式有以下5種,皆須經由專業醫師根據病患的狀況來評估適合哪一種治療方法。

●外科手術:外科手術是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第一線治療,為了讓病人術後有更好的預後,手術會透過輔助導航系統與螢光藥物5-ALA,讓預計切除的腫瘤邊界定位更清楚。因為腦部手術很難像身體其它部位腫瘤一樣,可以犧牲周邊正常組織,將腫瘤切除更乾淨,因此,術後仍必須搭配使用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才能讓術中無法完全切除的癌細胞全數殲滅。

●放射線治療: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是以光波或高速粒子的型態傳送,並利用較高能量的放射線來殺死體內的細胞,並防止細胞繼續生長與分裂。而腫瘤細胞生長分裂的數目比一般正常組織細胞來得旺盛,放射治療就利用這種特性,針對生長分裂較迅速的腫瘤細胞加以摧毀,而正常組織的修復能力較佳,所以周圍的正常組織傷害也較少。

●化學治療:以抗癌藥物破壞癌細胞,較常用於腦癌的化療藥物為帝盟多(Temozolmide),可穿越血腦屏障,到達腦部破壞癌細胞,但同時也有可能使身體其它部位的正常細胞受損,引起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掉髮、疲倦、容易受感染等。根據研究發現,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在術後接受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較能有效延長存活率。

●標靶藥物:標靶藥物可抑制血管新生的機轉,改善腫瘤周邊水腫,但由於膠質母細胞瘤的變異性太大,因此僅有約1/3的病人對化療及標靶治療有效。

●免疫療法、基因療法:近年興起的免疫療法和基因療法,是未來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趨勢。雖然目前僅適用於接受手術和同步化療、電療卻無效的病人,才能考慮使用,但因膠質母細胞瘤的變異性太大,目前標準治療仍無法根治,因此,對於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未來預計偏向個人化的免疫或基因療法,才有機會為此疾病帶來一線曙光。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