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幽門螺旋桿菌別輕忽 積極治療預防胃癌

2023/02/15 10:02

病理切片下,胃黏膜腺體中的幽門螺旋桿菌,新竹台大分院病理部醫師李宥徵提醒,該菌帶來的風險不可忽視,呼籲民眾如有不適症狀,應盡早就醫、及早治療。(新竹台大分院提供)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一名40多歲男性,由於近幾個月進食後有上腹部疼痛的症狀而求診,醫師透過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患者胃部有發炎及胃潰瘍的情形,甚至於病理切片檢查中,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存在;病人在接受胃潰瘍相關藥物及針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抗生素治療後,胃潰瘍情形獲得改善,也成功根治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

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胃腸肝膽科醫師李宥徵表示,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在世界各國盛行率都相當高,根據近年研究,台灣約有3成民眾患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在臨床上,雖然幽門螺旋桿菌已被認為是消化性潰瘍(含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的最常見病因,但僅有約1成感染者會進展至消化性潰瘍,多數感染者則是不明顯的慢性發炎症狀,這時就須通過檢查來判斷有無幽門螺旋杆菌感染。

但李宥徵提醒,症狀不明顯不代表無風險,病人在持續的發炎反應下,胃部黏膜可能會發生腺體萎縮及腸上皮化生等變化,也就是原本正常的胃黏膜因慢性發炎受損,胃黏膜的上皮細胞變成了類似腸黏膜的上皮細胞,久而久之,可能變成癌前病變,甚至有機會發展成胃癌的可能性。

李宥徵指出,幽門螺旋桿菌往往是癌化病變過程中的關鍵,根據統計,除了賁門接近食道處的胃癌外,其餘部位的胃癌有8成以上可歸因於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如常見的胃腺癌,以及發生在胃部的淋巴瘤;因此,門診有些罹患胃炎的病人在使用抗生素除菌後,不只胃炎症狀消失,相對也預防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而衍生的胃癌。

李宥徵提醒,幽門螺旋桿菌帶來的風險不可忽視,民眾如有上腹疼痛等不適症狀,應盡早就醫,藉由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預防後續相關疾患。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