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冬季藥膳料理藏陷阱 食藥署:當心中西藥交互作用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天氣逐漸轉涼,有不少人會想透過薑母鴨、藥膳排骨等藥膳料理進補;對此,食藥署提醒,這些美食的背後可能藏著中西藥交互作用的陷阱,像是藥膳排骨中的黃耆,有刺激免疫作用,可能會與免疫抑制劑產生拮抗作用。除了要留意中西藥交互作用,也建議要酌量使用,以免偏油的食補料理及高鹽分的沾醬,成為三高、腎臟疾病患者的負擔。
食藥署在臉書專頁「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表示,以藥膳排骨為例,藥膳排骨一般是透過十全中藥材燉煮而成,使用的中藥包含當歸、熟地、川芎、芍藥、人參、白术、茯苓、甘草、黃耆、肉桂,其中不乏有容易與西藥產生交互作用的藥材,舉例如下:
●當歸、川芎:活性成分可能抑制凝血功能,並用抗凝血劑或抗血小板製劑時需留意出血風險。
●黃耆:有刺激免疫作用,可能與免疫抑制劑產生拮抗作用,自體免疫疾病或移植患者應特別留意。
食藥署提醒,除了中西藥交互作用,偏油的食補料理及高鹽分的沾醬,也可能成為三高、腎臟疾病患者的負擔,建議酌量食用,並多留意中西藥交互作用,才不會越補越大洞。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