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打破慣性嗜甜魔咒! 醫授找出啟動「5提示」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您常在不知不覺中,甜食一口接一口?營養師指出,人在生活中有4成行為皆屬慣性,而習慣的迴路主要有3部分,分別為「提示」、「慣性行為」、「渴望與報酬」。透過記錄、檢視自己發生慣性吃甜食的5種狀況,包括每次吃甜食的時機、地點、情緒、緊接在前的行為與身邊有無別人等,診斷出啟動吃甜食的提示,從而改善。
好日子診所醫師蕭伶茲在臉書粉專「好日子診所」發文指出,攝取過量甜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減少攝取不只是瘦身減重,更是為身體健康。紀錄每日飲食除了正餐,也包含1天中吃進的額外零食、甜點及飲料;若沒紀錄,大多數人其實不會覺察到自己有吃進那麼多糖,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何會吃。
看到甜點是提示 打開吃下是慣性 產生愉悅是報酬
蕭伶茲表示,根據研究顯示,人的生活裡有4成行為都屬慣性。建立習慣是為節省腦力,1個行為在重複數次後,不需花腦筋思考,便能自動化開始一連串動作。而習慣的迴路最主要有3個部分,分別為「提示」、「慣性行為」、「渴望與報酬」。
以吃甜點的習慣為例分析,迴路是先看見桌上的巧克力(提示),接著打開吃下(慣性行為),最後是血糖上升與荷爾蒙變化產生愉悅感(渴望與報酬)。這樣的習慣有時甚至連思考都沒有,就已完食。
從5點觀察 找出啟動吃甜點的慣性提示
蕭伶茲說明,若想改變嗜甜習慣,首先要「覺察到自己的慣性模式」、「發現啟動的提示」,而最重要的是思考「自己真正渴望的報酬」,總不會有人是渴望甜點所附帶的熱量使體重增加。
找出造成習慣的渴望有時不易,但發現提示相對簡單,可從下方5種類別檢視慣性行為發生時的狀況,並診斷出習慣提示。分別是地點、時間、情緒狀態、誰在身邊、緊接在前的行為,從中檢視,究竟哪些提示會啟動想吃甜食的行為,才有機會想辦法避開、應對這些提示,以下舉例。
●地點:地點可能是在銀行旁的甜甜圈店、回家路上的麵包店、會議室、咖啡店等。
●時間或時機:時間可能落在下午2點、剛下班回家時、晚上吃完晚餐後、晚上10點等。
●情緒狀態:當下心情可能是煩燥、無聊、難過、緊張、愉快等。
●誰在身邊:當下是與好朋友、同事、家人、男朋友等在一起,或無人、僅自己的時候。
●緊接在前的行為:可能是做家事前、開會前、跟老闆講完話等。
蕭伶茲建議可多嘗試多紀錄幾次,去觀察這5點是否有重複出現的答案,那它可能就是您啟動吃甜點慣性的提示,看見自己的慣性行為並找出啟動提示,能幫助我們阻止嗜甜、改善行為。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