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總覺得中藥見效很慢? 醫:要吃在「對」的時間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服用西藥時醫囑上面會寫飯前或飯後,在建議的時間內服用,至於中藥,民眾多會把它當作「保健品」而非藥品來看待,中醫師指出,這觀念是錯誤的。中藥物在「醫療目的的使用劑量上」,是具有相當程度的「藥物化學效果」,與西藥一樣,屬於藥物而非保健品,需要注意服藥的時間點。
中醫師陳家駒在臉書粉專「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表示,中藥能不能吃出療效,有3大關鍵:藥物成分組合、藥物有效劑量、藥物服用時間,只要其中有不符合,療效便會大打折扣,於是民眾才會出現「中藥好像都要吃很久才有感覺」的迷思。
陳家駒以幫助睡眠的藥物為例,如果在不對的時間服用,沒有對上正確的生理時鐘運行,就沒辦法調整自律神經的運作來達到助眠的效果。特別以長期睡眠障礙、睡眠時間偏移的患者,更要特別注意一整天各種中藥的服用時間。
陳家駒說明,睡眠時間偏移,醫學上來說被稱為「睡眠相位後移症」,指患者有嚴重晚睡晚起的情況,大腦的生理時鐘比正常情況往後晚了幾個小時。嚴重的睡眠相位後移症,除了造成與一般人生活作息不同的不方便之外,長時間也可能產生一連串的內分泌問題。
陳家駒表示,這類型與生理時鐘相關的疾病問題,在治療過程中,藥物就一定要非常精確的按照時間服用。如果沒有在正確的時間服用特定的藥物,就沒辦法很好發揮調整生理時鐘的效果。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