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長者吞嚥困難當心「老人厭食症」 醫師籲早發現

2021/09/27 13:44

國內推動銀髮族友善食品,並授權使用「Eatender」標誌,6年來累計已有446項產品獲得授權。(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當咬不動、吞不下且時常嗆咳,吃東西不再是一件享受的事,人生不僅「索然無味」更可能陷入營養不良、肌少症的失能惡性循環。董氏基金會今(27日)與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會提醒,喉頭結構會因老化鬆弛影響吞嚥能力,65歲以上長者在吃飯時常有咳嗽情形,或說話時常有痰,就需留意吞嚥障礙。

董氏基金會指出,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研究發現,有「老人厭食症」者,未來衰弱的機率比普通人高出2.5倍,失能風險也顯著增加40%,衝擊銀髮族健康,「老人厭食症」指的是長者食慾下降或食物攝取減少,咀嚼吞嚥功能退化,即是引發老人厭食症的重要原因。

國內65歲以上的社區銀髮族,有21.8%每週至少3次有進食嗆到的現象,有12.8%經過評估為吞嚥異常,相當於每10位長者就有1人有輕度以上的吞嚥障礙;而在長照機構裡,吞嚥障礙問題更高達51%。

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會理事長王亭貴說,隨著年齡增長,吞嚥能力如同身體的其他功能也會慢慢退化,許多長者常因為牙口不好、咀嚼能力退化,難以吃下營養的食物而造成營養不良,加上喉頭肌肉鬆弛導致吃東西容易嗆到,進變成「老人厭食症」。

王亭貴表示,偶爾嗆到,容易有食物殘留在喉嚨或口腔等問題,是生理的老化,只要稍微注意食物準備、進食姿勢及進食環境等都能明顯改善;而部分長者吞嚥功能有較大的異常,如果沒有專業吞嚥治療可能會有吸入性肺炎,營養不良,甚至死亡,包括曾有中風、巴金森氏症、運動神經病變、失智症曾有吸入性肺炎病史及頭頸癌等,建議一定要接受完整的吞嚥評估及治療。

吞嚥困難若能及早發現,大部分長者透過專業復健人員做肌肉訓練,補充足夠蛋白質,都能明顯改善。

董氏基金會食品研究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澳洲研究指出,針對老人厭食,預防比治療更重要也更有效,一旦銀髮族因為進食量變少而導致體重顯著下降,就算後續有積極的營養介入和治療,改善的效果也有限。而要預防老人厭食症的發生,需要從多方面來改善,保持一定的「活動、運動、互動」避免老人厭食症找上門。

許惠玉說,除了建議長者選擇合適的假牙、透過多運動增加飢餓感,多走出戶外避免憂鬱影響食欲,在食物選擇上則以「好咬好吞安全喝」為原則,但也應盡量避免餐餐泥狀食物導致食慾下降,此外也可善用辛香料、透過熱食帶出香氣,營造共餐氣氛也是誘發食慾的好方法。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楊炳輝也分享,當排除的食物越多,就越不容易得到足夠的營養,進而產生衰弱及各項疾病的惡性循環,國內積極推動研發銀髮族友善食品,並授權使用「Eatender」標誌,6年來累計已有446項產品獲得授權,因應長者牙口需求依食品質地分級標示,讓長者不要放棄飲食的歡樂。

董氏基金會今(27日)與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會提醒,喉頭結構會因老化鬆弛影響吞嚥能力,65歲以上長者在吃飯時常有咳嗽情形,或說話時常有痰,就需留意吞嚥障礙。 (記者邱芷柔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