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耳朵劇痛難忍有搔刮聲 竟是可怕的不速之客入侵

2021/06/25 09:06

若有異物入侵耳內,切勿自己嚐試掏耳取出;圖為情境照。(取自shutterstock)

若有異物入侵耳內,切勿自己嚐試掏耳取出;圖為情境照。(取自shutterstock)

文/樊樂遠

某天晚上,60歲男性和他的太太急匆匆地跑進診間,拜託跟診助理可不可以讓他先看診,好像有什麼東西跑進耳朵了,痛得要命,還在動!

我趕緊請他坐上診療檯,用麻醉藥往耳朵裡狂噴。幾秒鐘後,患者表示裡面的東西好像沒有再掙扎了,也比較不痛了,我仔細觀察這個不速之客到底是什麼來頭。一片黑壓壓的,實在看不懂。

此時患者的太太才說:「我剛剛嘗試要把它夾出來,可是一直夾斷,那隻蟲反而更往裡面鑽了。」

我開始嘗試清除耳內的異物,塞得太滿,起先只夾出一條條細細軟軟的條狀物,慢慢地可以看到耳道和異物之間的空隙,我輕輕將整個異物用醫用鑷子取出,這才看清楚,耳內的不速之客竟是半隻中型蟑螂!另外一半應該是被患者的太太夾斷了,而一開始的條狀物,想來應該是內臟。

醫師從患者的左耳取出半隻中型蟑螂。(樊樂遠提供)

醫師從患者的左耳取出半隻中型蟑螂。(樊樂遠提供)

耳朵會跑進的異物形形色色,我們可以簡單分成活著會動的和不會動的。

不會動的比較好處理,常見的包括頭髮、斷掉的棉花棒前端、已經死掉的小生物、小朋友自己塞入的小玩具。頭髮掉進耳內大部分人沒有感覺,但它若是剛好接觸到耳膜,在轉頭、咀嚼、講話、按摩耳朵時,頭髮末端搔刮耳膜就會發出嘰嘰喳喳的聲音。

棉花棒掏耳朵本就不建議,因為很常有人用棉花棒把耳屎越推越深,甚至傷到耳道和耳膜導致發炎,棉花棒前端不小心掉在耳內久久不處理,更會孳生細菌造成化膿。

醫師提醒,民眾不要用棉花棒掏耳朵,以防棉花棒前端不小心掉在耳內,引發細菌滋生,造成化膿。(樊樂遠提供)

醫師提醒,民眾不要用棉花棒掏耳朵,以防棉花棒前端不小心掉在耳內,引發細菌滋生,造成化膿。(樊樂遠提供)

小朋友不小心掉入或自行塞入耳朵的玩具有各種形狀,像是決明子沙坑的決明子顆粒、紅豆、綠豆、黏土、小球等,其中最難處理的是原型球狀物,因為耳道是圓柱空間,圓形的異物會剛好塞滿耳道,沒有置入鑷子的空間,若是異物表面光滑就更棘手了,常常越夾越往內跑,甚至可能要全身麻醉才能取出。

會動的生物跑進耳內要非常小心!硬去夾牠,小生物會害怕而更往內鑽,像是案例中的蟑螂,因體型較大又不斷往內鑽,造成患者耳內劇痛,取出後也看到耳道已被撐大且紅腫、佈滿細小傷口,幸好耳膜還是完整的,但也紅腫發炎。

正確的處理方式視生物的大小而定,若是小昆蟲,可以嘗試照光讓牠自行爬出,或是灌入麻醉藥使之昏厥,在家沒有醫用麻醉藥,可以用礦物油或食用油使之缺氧溺斃,之後再嘗試取出,目的都是讓小生物停止動作,不要進一步傷害耳內構造。

醫師也曾在患者的右耳內發現有蚊子。(樊樂遠提供)

醫師也曾在患者的右耳內發現有蚊子。(樊樂遠提供)

至於太大的生物,照光是沒用的,耳道太小,生物往內鑽時看不到外面的光源,更別說是自己倒退爬出耳道,還是用麻醉藥、礦物油、食用油灌入,再就醫請醫師協助處理。(作者為世誠耳鼻喉科診所主治醫師、副院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