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心愛的奶奶過世 孫行為異常竟是兒童憂鬱症
〔記者賴筱桐/新北報導〕小智心愛的奶奶在他升上國小2年級的暑假過世,原本開朗活潑的小智開始睡不著,常黏著媽媽哭;開學後小智常感到身體不舒服,哭著不想上學,寫作業速度變慢,出現行為異常或退化情況,還說想跟奶奶一樣死掉。經醫師診斷,確認小智罹患憂鬱症,接受藥物治療與心理輔導後,症狀逐漸改善。
小智遭逢奶奶過世的打擊,在學校無法專心上課,下課只待在教室發呆,哭著說不會寫作業,常忘記帶功課回家。小智不再像以前一樣,嘰哩呱啦地分享學校事物,遇到一點挫折就生氣或大哭,偶爾尿床或特別早起,飯吃得不多,父母催促他做事就開始哭,吵著要媽媽幫忙。
各種異常和退化行為,讓父母感到不耐煩,開始斥責,結果小智卻說想跟奶奶一樣死掉,學校輔導老師跟小智晤談、進行遊戲治療,效果有限;經亞東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評估診斷,確認小智罹患憂鬱症。
亞東醫院精神科暨青少年心智健康中心主任林育如表示,小智的狀況持續3週以上,嚴重影響學業、家庭生活及睡眠品質,與父母討論後,決定先讓小智接受藥物治療,多休息、放鬆心情,請父母給予包容、鼓勵、陪伴。
合併輔導老師的遊戲治療與3週藥物治療後,小智的睡眠品質、食慾逐漸改善,恢復活力及笑容,穩定治療半年後就停藥。小智說,雖然很想念奶奶,但會努力過生活,讓天上的奶奶放心。
林育如指出,憂鬱症發生在兒童身上不常見,盛行率約2%,主因是腦功能失調的生理疾病,失去重要親屬、被虐待、照顧疏忽、重大生理疾病、家族病史等,是發病的危險因子,若持續惡化,可能造成學業困難與人際關係破裂,甚至被誤解是懶惰,對兒童自我發展有重大影響,甚至使孩子產生自殺意念與行為。
林育如說,兒童經歷重大變故後,若發現持續性的異常或退化性行為,應前往兒童心智科就醫,若症狀不嚴重,可使用心理治療與環境支持;若症狀嚴重,建議合併藥物治療,可獲得有效改善。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