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改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中醫治療有妙方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每當重大意外發生,總令人感到震驚、不安,易造成集體焦慮無力感,不只是受難者,甚至罹難者家屬、醫護人員、救難人員甚至遺體修護人員、倖存者的身心靈狀況都要特別關注,以免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中醫師表示,中醫針灸、中藥等,都有助於心神安定,達到調節情緒的作用。
扶原中醫雲林總院長郭大維在臉書粉專「郭大維中醫師」發文說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歸屬於中醫「心悸」、「鬱證」、「情志病」的範疇,患者大多數有明顯噩夢、失眠的主訴,導致工作無法進行、記憶力下降、成天哭泣、晚上做噩夢、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血壓增高、心跳加快等症狀。
郭大維指出,中醫也能治癒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中醫治療」主要是透過的形神一體觀,利用針灸通過對穴位和經絡系統的刺激,使經絡暢通、氣血調和,讓患者心神安定,達到調節情緒的作用。
●「頭皮針」:可起到鎮靜、安神,藉由共振效應刺激大腦皮質,活化前額葉,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的功能,矯正自主神經功能的紊亂,從而起到治療焦慮或抑鬱的作用。
●「耳針」:貼壓於相關耳穴也可起到疏通經絡、運行氣血、調和五臟六腑的作用,以達心寧神安的作用。
●「中藥」:如酸棗仁湯(虛熱擾神)、百合地黃湯(陰虛內熱)、天王補心丹(心神不寧)、甘麥大棗湯(臟躁)、逍遙散(肝郁脾虛)、柴胡疏肝散(肝氣郁滯)、溫膽湯(痰熱擾心)等,都是相當常用的方藥,具有安神的作用。
郭大維說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愈早尋求治療,便會越早康復,需要跨專業領域人員的共同協助,包括中西醫師、心理治療師、社工師、護理師、志工甚至宗教團體的支持,才能讓人與社會平靜和諧與穩定。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