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少走、少動能減緩慢性疼痛 醫打臉:長期毫無建設性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慢性疼痛是不少人長久的困擾,對於慢性疼痛的治療,許多人會選擇吃藥、熱敷、電療、拉腰等方式,但只要一停止就會馬上復發,若選擇少動、少走又會影響自身工作,對此醫師指出,治療慢性疼痛應先釐清其產生的邏輯,並非盲目的吃藥和減少身體的運動。
安康骨科診所醫師張嘉哲在臉書「張嘉哲 骨科醫師」發文表示,許多慢性疼痛產生,都是因為長期使用身體方式不當,造成身體結構慢性累積傷害,
累積傷害過了臨界點後就會產生疼痛,因此若平時只用吃藥、熱敷、電療、拉腰治療,就只能暫時緩解最後造成的疼痛,無法改善造成疼痛的原因;這樣會造成停藥後,復發頻率的增高,時間一久,患者也會認為打針吃藥一點用都沒有。
張嘉哲指出,慢性疼痛的治療邏輯,應在止痛後進行結構修復,最後再改善身體的使用方式,也減少破壞,才能有效根治前因後果,他也以「足底筋膜炎」為例,點出足底筋膜的使用方式不當,應先分析足底筋膜長度是否足夠,過短就會造成拉扯力量過多,以及下肢動態下的動作是否造成過多足底筋膜拉扯;分析完後再根據結果去做相對應的訓練,如筋膜長度不夠,就多做伸展訓練,動作造成過多拉扯,就訓練動作控制以減少拉扯,這樣才是正確的治療邏輯。
張嘉哲也強調,許多叫慢性疼痛患者少走路、少跑步、工作少做一點這類建議,在「急性疼痛」發作時或許有其必要性,但對於慢性疼痛病患的長期需求,是毫無建設性的,原因在於使用身體方式不當,並非單純的久站、走太多,且大多數人都極需工作維持生活。因此先釐清原因,再回頭進行治療,才有機會讓病患回去好好工作,擺脫一停掉治療就復發的窘境。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