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學子憂難解》民間心治所貴翻天 醫院有健保給付搶破頭
記者吳欣恬/專訪
我國自殺死亡人數近年來略微下滑,但15至24歲卻呈增加趨勢。面對有情緒困擾的學生,學校和身邊親友可以試著接助他們,但在專業端,除了校園的輔導資源待補強,醫療院所的心理治療也有難解的問題。
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統計,全國自殺死亡人數近年來逐年下降,2017年3871人、2018年865人、2019年3864人;但15至24歲自殺死亡人數卻連年增加,依序為193人、210人、257人。
入學簽「不自殺契約」 有效篩出高危險群
台大社會系18位老師在學校傳出學生輕生後,馬上跟學生一起成立互挺團。公布聊天時段,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醫師黃國洋看到覺得很感動。他說,雖然老師們非心輔專業,但人跟人之間的連結和情感,就是從日常互動、聊天跑步中建立的。
此外,黃國洋也提及,部分大學也陸續在入學時進行篩檢機制,最早是從成大入學要填「新生適應力檢測」,還要簽訂「不自殺契約」。他說,一開始大家還會笑「寫那有用嗎?」現在看真是有遠見,篩選出高危險族群,及早做介入與輔導,讓他們知道有情緒困擾可以找哪些單位,國外實測也是有效的。
青少年常講好無聊、身體總不適 親友應多關心
至於身邊親友的支持。黃國洋說,成年人會明白講「我心情不好、我好憂鬱」,但青少年是說「好無聊、沒意義」,對什麼事情都沒興趣,甚至有時表現出來不是低落的情緒,而是暴躁 、易怒或睡不好。
黃國洋也提到,青少年有情緒困擾時,有時生理上的症狀會比較多,像是頭暈、頭痛或胃痛等,這些症狀都不是假的,但去醫院檢查老半天卻查不出原因。黃國洋說,這些症狀出來的時候,身邊的朋友或同學可以多留意,給予關心。
但黃國洋說,最終這些關懷還是要轉介到醫療專業端,像是心輔或心理治療等。
黃國洋提到,目前健保有給付地區醫院層級以上的心理治療,但民間的心理治療所沒有給付,各地的健康服務中心(衛生所)的心理諮商則為部分給付。
醫院心理治療要等數月 心理治療所一次數千元
因為有健保給付的醫院心理治療,民眾只須自行負擔門診費用,因此需要心理治療的患者集中到各醫院,使得醫院的心理治療都要排上3、4個月甚至一年。
也因此,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台灣2019年有210萬人因精神疾病就醫,僅有1%使用健保給付的心理治療。健保給付的心理治療,主要是「深度心理治療」和「特殊心理治療」,前者由精神科醫師進行,每次給付1203點;後者由臨床心理師進行,每次344點。
民間的心理治療所則所費不貲,一次心理治療50分鐘至一小時,公定價2千到3千5,有名氣的可能高達4、5千甚至6、7千都有聽過。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社會處處有溫暖,一定能度過難關。
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相關影音: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