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中風除可能致死,後遺症衍生沉重照顧成本。為早期發現及預防,國際扶輪社3470地區將與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教授高明見合作,今年度在雲嘉南推動AI中風預防篩檢服務計畫,今(28)日在雲林辦理教育訓練,預計篩檢1萬人。
雲林縣衛生局長曾春美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2022年腦血管疾病奪走1萬2000人,為國人10大死因第5名,雲林則為第6名,在台灣每42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血管疾病,尤其中風除致死率外,引起的失能等後遺症更不容輕忽。
曾春美說,雲林醫療資源欠缺透過AI來補充醫療資源不足部分,縣府這幾年也一直在推動及重視,透過AI中風預防篩檢發現高風險個案,再轉介到縣內醫院治療,有助減少中風發生,也降低長照的成本。
雲林縣長張麗善指出,很感謝國際扶輪3470地區提供雲林透過AI科技來事先預防中風,縣府會全力支持,並針對較高風險的警、消及縣府同仁優先,也希望符合資格的鄉親踴躍參加。
國際扶輪3470地區總監林庚賢表示,AI中風預防篩檢是利用HRV可攜式心電圖檢測及AI即時判讀,找出心律不整尤其是心房顫動者,及早接受治療減少中風發生,所以若發現報告有心律異常者,會給予轉介單,民眾可自行前往配合的醫院就醫,做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林庚賢也強調,三分鐘的HRV心電圖檢測,若是報告沒有異常也不表示沒問題,對於陣發性心律不整者,有可能正好沒抓到,若身體有不適還是儘速就醫,但只要判讀有異常者就表示心律是有問題的,一定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