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許多人習慣盛用桶裝水內的水,或自行購買瓶裝水飲用,不過日前網傳「桶裝水在運送過程中,受太陽曝曬會產生塑化劑」、「桶裝水打開後,沒在幾天內喝完,桶身會有微生物的屍體」是真的嗎?毒理專家招名威解釋,目前國內盛裝食品的塑膠容器皆屬PET材質,並不會添加塑化劑,因此不必過於擔心;而桶身清洗不易,因此黏黏的基本上是細菌或其屍體,建議打開後盡速飲用完畢。
PET塑膠材質不添加塑化劑
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在臉書粉專「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發文分享,根據網傳訊息主張,桶裝水長期受太陽曝曬,會產生塑化劑的觀念在台灣是不成立的,目前國內無論是桶裝水、瓶裝水的罐子皆屬PET塑膠,且在製造過程中不會添加塑化劑,因此成品中不會含有塑化劑,水中更不會有塑化劑釋出。
招名威強調,除非買到PVC材質製造的瓶子,才可能會有塑化劑的疑慮。不過目前台灣、美國、歐盟、日本等國,皆已禁止使用PVC容器盛裝水及食物,所以只要看到印有PET的瓶子,就不用擔心塑化劑釋出疑慮。
飲用瓶裝、桶裝水建議勿久放
至於網傳訊息主張桶裝水在打開後,若沒有在幾天內喝完的話,會發現桶子黏黏的,就是微生物的屍體;對此,招名威解釋,桶裝水打開很久卻沒喝完,當然會有細菌滋生,而時間越久,細菌就會越多。另外,桶身清洗不易,所以裡面黏黏的,基本上是細菌或其屍體,因此若是常喝久放的水,可能會出現上吐下瀉等身體不適問題。
招名威提醒,無論是桶裝水或瓶裝水,應打開後盡速飲用完畢,不過無須矯枉過正,打開後一口氣喝完,反倒會出現噁吐問題。因此可短時間打開,且瓶口關閉盡量不讓水接觸到外面的空氣,也不要沒事把水喝一喝又吐回去,就可以保持較久新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