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痛 可能持續好幾年
文/周建文
門診中,曾有焦急的家長帶著孩子求診說:「我的孩子是不是有問題?晚上常腳痛醒來…」生長痛常發生在夜間,年齡大多介於2-12歲學齡前或學齡孩童,調查發現,約有15%的孩童曾有過生長痛,女孩略多於男孩。
生長痛的確切成因不明,雖然發生於成長期的孩童,但並非因生長造成,也非發生在骨骼快速生長的階段或骨頭生長的部位,更不會影響孩童的成長,反而需注意孩童情緒是否受影響。
目前發現可能的成因包括:疲勞、姿勢不正常、腿部不寧症候群、過度使用肌肉。研究發現,有1/3患者伴隨反覆的頭痛及腹痛,且對疼痛敏感、對壓力反應較大的情形。
◎生長痛的臨床徵象:
●疼痛主要出現在雙下肢。
●陣發性疼痛,有的孩子甚至痛到哭,可能間隔數天到數月。
●疼痛主要發生在夜間且干擾睡眠,白天時緩解。
●疼痛發生前後的理學檢查均正常。
●常見具生長痛或風濕症狀的家族史病人。
●疼痛是慢性的,可能持續好幾年到青春期。
◎下肢疼痛很常見,適當評估與鑑別診斷很重要,如有以下情形需做更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
●骨癌或血癌
●外傷
●感染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代謝失調
●鐮刀型貧血
●血管功能不全
●風濕性疾病
◎生長痛需要治療嗎?
生長痛很少需要治療,除非影響到身體功能、日常活動或睡眠。最重要的是家長及孩童的衛教,了解此為良性的徵象,減少不必要的擔憂及恐懼。當孩子出現生長痛時,應維持正常活動,減少活動並不會降低疼痛,反而讓孩子將注意力集中在疼痛上。
肌肉伸展運動、熱敷、按摩皆可緩解症狀,如孩子的疼痛頻率、程度異常增加才需就醫做進一步評估。
◎肌肉伸展運動(每日兩回,每腳每回10至20次,每次維持10-20秒)
●伸展大腿前肌:平趴,膝彎曲,大腿後抬(圖1)。
●伸展大腿後肌:平躺,膝伸直,腿抬高(圖2)。
●伸展小腿後肌:平躺,膝伸直,腳背上壓(圖3)。
(作者為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