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除眼袋 脂肪轉位淚溝填平術
文/許粹剛
眼球在周邊眼眶內有脂肪組織襯墊,主要目的是保護及緩衝作用。眼眶內的脂肪容量與下眼部支持的結締組織,在正常情況下可維持平衡狀態,只是隨著年齡增長或重力影響,例如長時間熬夜或身體狀況不佳時,都可能使此一平衡狀態失衡,造成眼眶內脂肪堆積過多、或下眼部結締組織變薄弱,進而使得眼眶內脂肪會突破限制,膨出於眼眶外,形成眼袋。
◎眼袋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2種:
●原發性通常與家族遺傳有關,多見於年輕人,眼眶內的脂肪較多,以致膨出。
●繼發性多見於中老年人,因為下眼部支持的結締組織薄弱、鬆弛引起的變化。
◎眼袋依據不同臨床表徵,可分為4類:
●臥蠶:多於年輕人明顯,主因為眼輪匝肌肥大,笑起來特別明顯,目前較建議方式是以安全劑量的肉毒桿菌素注射下眼部眼輪匝肌,若考慮以手術方式治療,不可完全移除眼輪匝肌,以免有閉眼不合的狀況出現。
●單純脂肪突出型眼袋:因眼眶內的脂肪堆積過多或下眼部結締組織變薄弱,使得眼眶內的脂肪突出於眼眶外,或先天眼眶內脂肪較多而膨出,形成眼袋。
●淚溝型眼袋:因眼輪匝肌及皮膚失去彈性,加上下眼眶隔筋膜鬆弛導致眼袋,另外加上重力使得眼頰下垂,在眼袋鼻側與骨膜交界處形成淚溝。
●骨骼結構型眼袋:可能是由於先天骨骼發育不全,以致淚溝型眼袋伴隨中臉頰下垂。
◎眼袋的手術處理:
手術方式有各樣,主要目的都是為了修復鬆弛的組織。過去大部分是移除多餘的眼部脂肪,再修除多餘鬆弛的皮膚。但是這種方式最常見的併發症為下眼瞼向下攣縮,甚至造成外翻,因而開發出經眼內結膜眼袋脂肪去除術,此法大大減低了眼瞼外翻的可能性,且看不到傷口及疤痕,手術時間又較短,缺點是不適用於皮膚過於鬆弛的下眼皮。
不做脂肪移除 眼睛更亮麗
目前最為醫師認同的新方法是「脂肪轉位淚溝填平術」,將鬆弛膨出的眼眶內脂肪轉至凹陷的淚溝處,不做任何脂肪移除,拿高處補低處,使得眼部看起來更青春亮麗。
年輕人的眼袋多屬於臥蠶,非真正的眼袋,多與遺傳有關,基本上沒有預防的方法。至於老年型的眼袋,可能要生活作息規律,長時間用眼後,一定要讓眼睛稍事休息,不可讓眼睛過於勞累,多做眼部周圍的按摩及熱敷,使得眼皮周圍血液循環順暢。
一方面預防眼袋,另一方面還可避免黑眼圈及乾眼症的可能性。眼袋雖然是個讓人討厭的負擔,讓別人以為自己年齡老化,但除了外觀的困擾外,其實不會造成什麼重大的後遺症。
(作者為振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