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針止血 類血友病女每月打硬仗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
李小姐是台灣罕見的類血友病患者,嬰兒期打疫苗後傷口難癒、青春期初經出血不止住院1個月,後來都得靠自費注射凝血因子,她回憶,國中時藥物未納健保,治療費用動輒數十萬,全靠父母默默支撐,如今已有健保給付,並能居家自我注射,有效降低出血風險,她也鼓勵病友,會有不安與疼痛,但別放棄生活。
居家注射控制 生活仍被經期綁住
台灣血友病之父、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沈銘鏡指出,外界多認為血友病好發於男性,導致女性出血性疾病易被忽略,但女性一生中會經歷月經、排卵、懷孕與生產,每個階段都有潛藏的出血風險,對病友來說,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為響應今年世界血友病日,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與病友團體昨舉行記者會。今年主題為「Women & Girls Bleed too(婦女與女孩也會出血)」,呼籲社會正視女性病友的處境。
學會理事長邱世欣說,A型、B型血友病、類血友病、第十三凝血因子缺乏等疾病,多與先天性凝血異常或自體免疫反應有關,即使出生時健康,也可能在青春期或懷孕時發病。許多女性病友因月經異常、瘀青、傷口難癒就醫,卻常被誤診為荷爾蒙失調或貧血,延誤治療。
血友病協會理事長李錦龍補充,許多女性是無症狀帶因者,甚至因基因突變而不自知。若能及早檢測,規劃生育時就可透過人工生殖等方式避免遺傳,迎接健康下一代。
邱世欣也提醒,若女性月經超過7天,或每2小時就須更換衛生棉,應儘早就醫,並考慮轉診至血友病中心或大型醫學中心接受進一步檢查。呼籲醫療體系提升對女性出血症狀的辨識力,推動婦產科與血液科共同診療指引,並強化社會支持,讓病友不再孤單。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