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居家復健好環境 遠離「廢用」好樂活
文/林仲哲
每個國家人口老化的程度不一,但人口老化必定是未來全世界人類健康與福祉的重大議題且不可避免!老年居家復健的目標在於恢復功能性的活動、促進與維持,因此有2大重點,分別是「老年復健」基本架構與「居家無障礙」環境。
關節多活動 肌肉主動收縮
◎「老年復健」的基本架構
●避免廢用:「廢用」指身體或心理功能因長期缺乏使用而退化或減弱的現象。因此臥、坐、站姿的關節活動,肌肉有主動收縮就是有身體活動。
●避免廢用而退步到完全臥床:臥姿的軀幹四肢擺位(擺位輔具或副木),以及被動性關節活動,以減少關節攣縮、褥瘡等併發症。
●達成基本日常生活活動:以巴氏量表所列功能性活動為例,是最基本的自我照顧功能。
●達成社會或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包括購物、財務處理、執行選擇的交通方式、使用電訊電腦與網路等聯繫工具、準備餐食、衣物清洗整理、家務整理修繕,及生病就醫健康管理等8項功能性活動。
●運動就是醫藥:有計畫、依照處方規律且重複練習的身體活動,關節活動、肌力訓練,還有心肺耐力有氧運動與平衡運動。但運動時若出現關節及筋肉緊繃痠痛、胸悶胸痛或心跳異常、呼吸不順暢、說話困難、頭暈頭痛、注意力不集中、或其他身心不適時,請立即停止活動,有需要請盡快送醫診療。
◎「居家無障礙」環境
簡單的口訣為「居」平坦緩斜坡、「加」扶手護動靜、「無」暗但不照眼、「仗」床欄便盆椅、「愛」縫虛實互補。也就是觀察老年人與照護提供者(及家屬)的互動關係、日常生活活動的進行及需協助照護的情況、居家環境有無利於活動安全與整齊清潔的維持狀況等等。居家環境也包括老年人所使用或穿戴的輔具如輪椅、枴杖、踝足支架等,以及友善高齡的居家環境,如加裝扶手、平坦地面或緩斜坡、不刺眼適當的照明、有床欄的照顧床、夜間床邊便盆椅等。
近年智能居家照顧系統愈加進步與實用,讓老年人平安在家,活躍老化,也有助促使人與居家環境彼此重新適應。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