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友食補 把握清淡、適量、均衡3原則
文/劉彥均
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透過良好的營養照護,可減輕併發症引起的不適,門診時常有癌症患者會問:「手腳容易冰冷可以食補調整體質嗎?會不會補到癌細胞?」,甚至有些人改採用生機飲食,其實只要能把握清淡、適量、均衡三項飲食原則,都可以為自己的健康嚴格把關。
◎大補不宜,維持清淡營養就好:
接受治療期間,攝取足夠熱量蛋白質是很重要的,應建立「正確營養觀念」,「進補」倒為其次,尤其因個體差異,有些患者在接受化放療期間脾胃功能較差,導致消化吸收能力不佳,此時吃太多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燒酒雞等高鈉、高鉀、高油食品,反而會刺激腸胃,增加身體負擔。
◎多喝雞湯、魚湯才有營養?
疾病本身與治療過程皆會增加體內能量的耗損,攝取足夠熱量蛋白質可維持體力及提升免疫功能,建議癌症患者每日應攝取體重乘上1.0-1.5公克蛋白質,且一半以上需來自於豆、魚、蛋、肉、奶類,優質蛋白質食物以利人體吸收利用。
不能只喝湯 雞魚肉要一起吃
但臨床上常看到患者因食慾不佳,選擇喝雞精、魚湯、牛肉精取代正餐,要注意的是,蛋白質並不會因長時間熬煮而融入湯中,僅含有少量胺基酸、核酸、礦物質,所以不能只喝湯,更需要連同湯中的肉一起吃。
◎均衡營養,勿採生機飲食
許多患者罹病後開始採買有機食材想落實生機飲食,不僅三餐都備有生菜,還將生鮮蔬果加入全榖雜糧打成「精力湯」飲用,但癌症患者因治療期間抵抗力較低,故建議所有食材都必須烹調熟後食用,且水果必須去皮,才能避免微生物與細菌造成的感染。
水果須去皮 勿採生機飲食
另外,蔬果汁雖能提供豐富植化素與膳食纖維,但無法維持均衡營養,患者也常常為了找回健康,著重於進食大量蔬菜,導致飯和肉類就吃不下,熱量蛋白質不足反而會加重營養失衡。
提醒每位抗癌的民眾,務必建立良好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均衡飲食,少量多餐,以原型食材取代加工製品,千萬不可聽信謠言偏方,透過正規治療才能維持身體健康。
(作者為亞洲大學附設醫院營養科營養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