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建議3妙方 降低居家照護感染
文/余宜叡
●案例1:60多歲的李女士,有糖尿病病史。因中風需由鼻胃管給予營養,但其血糖控制並未達標;家屬認為患者沒有任何不適,就讓她吃多一點,一陣子後,就因肺炎感染而住院10天。
●案例2:50多歲的林女士,因車禍需長期置放尿管。平時水分一天要喝超過1500CC以上,最近因更換照護者而未補充足量的水分,某天後就高燒不退,送至醫院確診為泌尿道感染,需住院治療一段時間。
●案例3:70多歲的黃先生長期臥床,由於照護者不熟悉傷口照護,造成身體上的傷口(褥瘡)嚴重,導致高燒不退而送醫,原因是嚴重傷口感染,需要住院治療。
居家個案具有個殊性,也需要長時間被照護。家屬為維持患者健康,也得花費許多心力照護患者,若個案住院,更須請假或額外請看護在醫院照護,對家屬在經濟與時間上都是大大的挑戰。
◎居家個案最常見住院的3種感染原因包括肺炎、泌尿道感染和傷口感染,以下做法可避免因嚴重感染而住院:
肺炎患者宜接種疫苗
●肺炎:
長期臥床的患者,通常咳痰功能退化,要適當拍痰和抽痰,以減少痰液的堆積,形成肺部感染。此外,建議患者施打每年的流行性感冒疫苗,以及台灣目前有的兩種肺炎疫苗,加強對肺炎的防護。
每天至少喝1500CC水
●泌尿道感染:
除了心衰竭患者等特殊族群外,建議居家個案攝取水分一天至少1500CC以上,尤其是炎炎夏日,更要補充到2000CC以上。若尿液顏色偏濃,就代表水分不夠,應再給予適量補充。
長期臥床定期翻身
●傷口感染:
長期臥床患者易得褥瘡,可使用氣墊床以減少壓迫、每兩小時定期幫患者翻身,每天足夠的營養、尤其是蛋白質,以及定時換藥等,可避免身體特定部分長期壓迫,減少褥瘡的產生,或加速傷口的癒合。
照顧居家患者有妙方,若能有效執行上述建議,將能降低常見感染的風險,避免感染住院,維持患者健康。
最後提醒,有糖尿病的居家個案,血糖控制應注意達標與否,否則會提高感染的產生與住院的風險。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