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健康網》經期血塊非「壞東西」 醫:檢查正常免緊張

2025/07/23 21:12

烏恩慈說明,月經中的血塊其實是身體自然的凝血機制所致,屬於常見的生理現象。(圖取自freepik)

烏恩慈說明,月經中的血塊其實是身體自然的凝血機制所致,屬於常見的生理現象。(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月經有血塊正常嗎?如果是正常的,那為什麼有血塊的週期通常會比較痛?禾馨婦產科醫師烏恩慈說明,月經中的血塊其實是身體自然的凝血機制所致,屬於常見的生理現象。然而,若血塊過多且疼痛劇烈,仍建議透過婦科檢查排除子宮肌瘤或腺肌症等問題;她也提醒,適當止痛與活動反而有助緩解不適,女性不必過度焦慮。

烏恩慈在臉書專頁「烏烏醫師」發文表示,月經週期是子宮內膜增厚、剝落(出血)、修復、再增厚的循環,經血的成分是血液加上子宮內膜。而身體在面對流血時,會自動啟動凝血機制讓血液變稠、形成血塊,防止持續出血。但和一般開放性傷口(例如皮膚表皮、流鼻血、牙齦出血)不同的是,經血需要通過細長的子宮頸被排出。

烏恩慈提到,血液太快凝固成塊,子宮就得花更大的力量收縮來排出這些大血塊,因此體內同時會分泌抗凝血酶,幫助血液保持液態,降低經痛的發生。但當流量特別大、經血在體內暫時滯留(例如久坐、剛起床),這套抗凝機制就可能跟不上血塊形成的速度,進而讓經血在子宮腔內凝固,排出來時就變成了我們看到的「血塊」。也因為要排出的東西比較「巨大」,痛感也會更明顯。

烏恩慈說明,血塊是常見的生理現象,但若血塊量多又伴隨嚴重經痛,先別急著調身體。應該先以婦科超音波檢查;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烏恩慈說明,血塊是常見的生理現象,但若血塊量多又伴隨嚴重經痛,先別急著調身體。應該先以婦科超音波檢查;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烏恩慈表示,這些血塊也會混著較完整的子宮內膜碎片,視覺上會顯得更大、更嚇人,但還是要強調,這些都不是「壞東西」,子宮有沒有癌症也不能用血塊來判斷。

烏恩慈進一步說明,血塊是常見的生理現象,但若血塊量多又伴隨嚴重經痛,先別急著調身體。應該先以婦科超音波檢查,排除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等問題,必要時抽血檢測是否因經血過多造成貧血。

烏恩慈補充,如果一切檢查都正常,那你只是在經歷一個有血塊的普通月經週期,無需過度擔心;很痛的話就放心吃止痛藥、增加活動量,反而能幫助血塊排出、減輕不適。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