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師韌性訓練 VR增大量傷患急救力
〔記者黃子暘/新北報導〕衛生福利部推動「韌性國家醫療整備計畫」,委任台灣外科醫學會、台北醫學大學韌性計畫管理中心與台灣外傷醫學會等單位共同執行「外科醫師醫療韌性訓練計畫」,今(8)日舉行計畫發布會展示計畫内容與成果,計畫包含實體課程、全新教學影片、虛擬實境(VR)訓練,將增強災害時大量傷患的緊急救援能力。
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表示,現今外科追求極致、精進、精準,但重大災難造成的傷口很大,彷彿是天秤的兩端。為精進外科醫師緊急外傷等處理能力,衛福部邀請相關專業單位協助外科系醫師訓練計劃,另外也有內科與設備等部分的精進。
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蔡建松指出,台灣外科醫學會受衛福部指定、指導,擔任韌性醫療計劃10項子計畫之一的「精進外科醫師賦能計畫」,其餘計劃包含一般民眾、非外科系醫師等等,外科醫師著重於精進賦能,希望在重大災難發生時了解如何即時搶救,提升後續存活率;此計畫去(2024)年8月中開始執行,目前已經有相當豐碩的成果,結合相關領域專業醫護共同開發教育訓練內容,也提供全新教具、製作全新教學影音,引入VR技術,為醫療教育資源注入創新元。
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說,重大天災、人禍處理一路延伸下來,就是外科的成長過程,現今希望以更精準、微創、低侵襲性的方式實施手術,但這在大規模災禍的狀況下是完全無法因應的。外科一直在學習「為最糟做準備」,這項訓練計劃賦能有特別的意義,可以讓後進也有機會學習,他也與在場醫師互相勉勵持續抱持對於外科的熱情。
外科醫學會外傷委員會主任委員林恆甫指出,這項計畫從訓練課程、教學影片與VR訓練模組三大面向出發,建構緊急外傷與災害傷亡處理原則與觀念,並提升緊急外傷處置與手術技術,盼更有效地因應社會醫療需求。外科醫學會也將著手建置師資清冊培育種子教師,這項計畫也會輔導各大醫院成立備援手術室團隊,推動進階外傷技術訓練,盼在未來遭遇特殊災難或重大傷亡事件時,能為國民提供一個穩定、強大的全面性支持環境。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