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處暑曝死老鼠」! 中醫:多吃這類水果防秋燥

2024/08/22 07:32

中醫師指出,處暑時節要預防「秋燥」,可多吃酸味的水果以收斂肺氣,如蘋果、葡萄等;圖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中醫師指出,處暑時節要預防「秋燥」,可多吃酸味的水果以收斂肺氣,如蘋果、葡萄等;圖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今(22)日是節氣處暑,藍田馬光中醫診所醫師謝觀顯指出,諺語:「處暑處暑,會曝死老鼠」,意思就是處暑的天氣非常炎熱,酷熱的天氣甚至會把老鼠「曬」死。此時節要預防「秋燥」,飲食上可以多吃酸味的蔬果,如蘋果、檸檬、葡萄、山楂等,以收斂肺氣。韭菜、辣椒、薑、蒜等辛辣食物要少吃,避免加劇肺燥的症狀。

秋燥時節 容易口乾舌燥

謝觀顯表示,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有止的意思,指暑氣到此打住,這時才是真正的夏天最後一天。這時候的天氣日夜溫差大,中午熱的像夏天,夜晚涼如秋天,且從處暑這天開始天氣型態會轉為乾燥的天氣,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秋燥」。

他說,秋季屬性對應為肺,所謂「肺主皮毛、開竅於鼻、肺與大腸相表裡」。故秋燥最容易傷害上呼吸道、口鼻及皮膚毛細孔等,導致喉嚨乾癢、喉嚨卡卡有痰、皮膚乾等症狀。有些人到了秋天也容易出現便秘、大便乾結等現象。中醫會透過辨證論治,選擇養陰生津或潤肺等方式治療。

中醫師表示,秋燥最容易傷害上呼吸道、口鼻及皮膚毛細孔等,導致喉嚨乾癢、喉嚨卡卡有痰、皮膚乾等症狀;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中醫師表示,秋燥最容易傷害上呼吸道、口鼻及皮膚毛細孔等,導致喉嚨乾癢、喉嚨卡卡有痰、皮膚乾等症狀;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多吃收斂肺氣、具酸味食物

此節要如何預防與養生呢?,謝觀顯指出,以中醫的「天人相應」的養生觀點,秋天的飲食上要多吃收斂的食物而辛辣的食物要少吃。酸味的水果如蘋果、檸檬、葡萄、山楂等可以多吃,以收斂肺氣。韭菜、辣椒、薑、蒜等辛辣食物要少吃,避免加劇肺燥的症狀。

生脈飲 滋陰潤燥補元氣

此外,他也推薦傳統方劑「生脈飲」,一週一到兩次當作茶飲來喝幫助身體滋陰潤燥補氣。生脈飲只有三味藥:麥門冬3錢(10克),黨參2錢(8克),五味子1錢(3克)加入500cc的熱水泡在保溫杯裡飲用,可反覆沖泡。

「生脈飲」能滋陰潤燥補氣。(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生脈飲」能滋陰潤燥補氣。(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穴位按摩改善口乾與便秘

他表示,中醫穴道按摩則可以選用「迎香穴」和「合谷穴」。
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眼珠中心點直下的法令紋處,按揉一分鐘可維持鼻腔溫度和濕度,預防呼吸道不適。

合谷穴:位於大拇指與食指之間,在虎口的位置,一樣按揉一分鐘可緩解鼻子症狀以及改善口乾、便秘等情形。

按摩迎香穴能預防呼吸道不適,合谷穴可緩解鼻子症狀以及改善口乾、便秘等情形。(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按摩迎香穴能預防呼吸道不適,合谷穴可緩解鼻子症狀以及改善口乾、便秘等情形。(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謝觀顯也提醒,在秋老虎發威的情況下,年長者、夜貓子或是皮膚平時就容易乾癢的人,是最容易受到秋燥影響的族群。平時可以多做以上所提到的養生方式,但如果出現喉嚨不適、口乾、皮膚乾、大便乾結等症狀還是要提早就醫治療。

藍田馬光中醫診所醫師謝觀顯。(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藍田馬光中醫診所醫師謝觀顯。(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