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食安風波連環爆! 營養師:自煮掌握5原則更安心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年來食安問題不斷,從先前的蘇丹紅案,再到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等,讓不少民眾認為是不是自己做便當最安全?柏飛營養諮詢中心院長蘇妍臣表示,不一定!如果烹煮或保存方式不佳,就算是自己帶便當,食物中毒的風險仍極高,所以想要自煮需注意5原則,包含冰箱儲放是有期限、開封後的乾燥劑已無用、烹調試吃不能直接就口、食物復熱次數1次為限、食物勿在室溫放置超過2小時。
蘇妍臣在臉書粉專「蘇妍臣營養師-侗食」發文分享,想自煮便當更安心,應掌握以下5個注意事項,供民眾參考:
1.冰箱儲放仍有期限:冷藏冷凍主要是讓食物中的細菌生長速度變慢,而非殺菌。所以如果完全加熱並未沾到口水的食物,放置在室溫下半小時內收冷藏,可保存2至3天;冷凍則可保存1至6個月左右。除此之外,冰箱放置空間不宜超過70%,以利冷空氣流通,維持冰箱冷度,確保食材安全。所以記得冰箱絕對不是像哆啦A夢的異次元口袋,丟進去就時間暫停。
2.包裝開封後的乾燥劑已無用處:密封食品裡面通常會放食物脫氧劑或乾燥劑,以確保食物不會變質變壞。但是當食品包裝打開,外頭的氧氣與水氣跑進去,裡頭超過原本能負荷的氧氣或水氣,造成脫氧劑或乾燥劑無法再作用。因此,保存方式建議購買小包裝為優先,並儘速食用完畢;若是購買大包裝,也不建議整包倒入,而是先分裝成小包,大包裝把空氣擠出後再置於陰涼通風處保存,甚至必要時可購買食物防潮箱,才能真正確保食材安全。
3.烹調試吃不能直接就口:以前婆婆媽媽煮飯,會認為反正是自己家人要吃,在上桌前試味道時就習慣直接拿湯匙把食物裝起舀入口中,但這樣的行為不會因加熱至殺滅細菌,若是又沒在食用後儘速收入冰箱,造成細菌繁殖甚至產生毒素,就算後續冷藏再重新加熱,毒素難以破壞,仍會造成食物中毒的風險。
4.食物復熱次數1次為限:很多長輩喜歡煮滷肉,一鍋子熱了吃不完收冰箱,然後又重複加熱強調這樣更入味。其實這樣的烹調方式是很危險的。因為有些微生物,像是蠟樣芽孢桿菌、金黃葡萄球菌以及這次發生問題的米酵菌酸,其所產生的毒素都非常耐熱,因此當有這類微生物污染時,即使加熱也無法確保安全。
所以像是滷肉類,建議滷完後趁未退溫(摸起來燙燙,但不至於燙傷)時,收入冰箱,之後每次要吃時撈出要吃的量,復熱次數以1次為限。才能避免將自己及家人置入食安風險中。
5.食物勿在室溫放置超過2小時:之前在日本大推冷便當時,還千叮嚀萬囑咐說「便當要放冷才可以收冰箱」,但這行為是錯的。正確來說應該是「熱菜愈快降低(脫離危險溫度帶7至60°C)愈不容易壞」。所以熱食只要不要在「非常熱」的狀態下冰進冰箱,可先降溫至約莫60°C,再趕緊收冰箱,讓食物脫離危險溫度帶,就能愈遠離食安風險。
再換個角度想,如果預先製作小朋友的副食品,是否需放涼再收冰箱?蘇妍臣則建議,煮完直接放冷凍,因為比起操一下冰箱壓縮機傷害,更選擇確保兒子吃副食品的衛生安全。最後仍提醒,這次的食安事件對國人外食的信賴感傷害極大,但希望事件不是大家在起底誰誰誰做了些什麼,而是更嚴謹的審視食品作業流程,避免傷害重演。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