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種藥釀「缺藥」危機?薛瑞元:應打破只用「原廠藥」迷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國內「缺藥」頻傳,甚至消息指出缺藥品項超過200種引發民眾憂心,衛福部長薛瑞元今(22日)指出,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目前國內找不到替代藥品的共有9項,屬於真的缺,不過食藥署已經陸續徵得替代藥品專案製造或輸入,他強調,大部分缺藥消息,多是民眾堅持要用某廠牌的藥品,凸顯民眾或醫師對於原廠藥的迷思仍根深蒂固。
「如果這樣子就叫缺藥,那台灣非常危險!」薛瑞元直言,國內大部分缺藥,多是民眾堅持要用某廠牌的藥品,不管是病人、醫師對於原廠藥仍有迷思。他舉例,近期「紅海危機」航運受阻,國外原廠藥送不過來,就會「缺藥」,然而在有替代藥品的狀況下,若民眾仍有品牌迷思、堅持要用某些廠牌藥物,若該藥物與生命有關,恐怕就會危及健康、只能等死。
根據食藥署統計,「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成立後共接獲600餘件藥品短缺通報案件,經調查評估多為無短缺或有建議替代藥品,僅9項為國內無替代藥品,而食藥署已即時徵得8項替代藥品專案製造或輸入,僅1項正徵求中。
薛瑞元強調,藥品不該有所謂「品牌忠誠度」,不像衣服一定要某個名牌,只要可以治好的就是好藥,國內有許多替代的學名藥,且無論是否國產品質亦無差異,盼民眾不要因為堅持品牌而影響健康,得不償失。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