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戒臉書要忍一個月! 專家:改變腦激素分泌

2021/11/04 17:06

很多人對臉書又愛又恨,卻離不開臉書,專家認為與腦部激素有關。(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日前臉書在美國引發一系列爭議,包含影響心理健康。有民眾發現自己的生活受到臉書的負面影響,想停用臉書卻仍然習慣性的一直「往下滑」,甚至已經停用,過兩三天又會發文「我回來了」!據外媒《CNN》報導指出,心理專家表示,人們一直使用臉書是受大腦激素影響,要完全離開臉書,至少需要1個月,但多數人無法忍耐。

有專家指出,社交軟體上新的活動不斷湧入,定義自己的動力也是令人陶醉的循環,因為覺得它無時不刻在刷新,所以我們就會一直檢查,一直滑動。但有些人卻想停止這種循環,卻遇見困難。

斯坦福大學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教授Anna Lembke (安娜·萊姆克) 博士表示,「成癮」的標誌就是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不一致。因此有討厭臉書卻繼續定期使用,就表示上癮。

Lembke表示,人們為什麼很難離開臉書,主要是該平台利用了社會需求和生物驅動力,引發不斷的來回、想尋找更多的慾望。特別是美麗的臉孔、事物;明亮的燈光;即時的情感聯繫,吸引了我們的目光,甚至透過大腦的「獎勵途徑」中,獲得多巴胺的激增。

Lembke指出,多巴胺通常被稱為「感覺良好」的激素,在運動、動機、成癮和浪漫等強烈驅動中發揮作用。但我們的大腦一開始沒有進化到能同時容納這些大量的多巴胺流入,因此作為代償,大腦會透過自行減少多巴胺來調整,不只是不分泌,甚至是「負分」的狀態。導致「慢性多巴胺」缺乏狀態,類似憂鬱症。

Lembke表示,對於有動力想脫離臉書「控制」的人,會建議要忍耐2週,因為前2週會處於多巴胺缺狀態,到第3-4週人們才會越來越少想到臉書,而更多投入、享受其它活動。

Lembke進一步指出,一個月後的使用方法才是關鍵,建議可以為自己建立一個「無科技」空間;設定「限時使用」計時器;關閉通知提醒,避免讓自己感到失控,這些方法用來對抗臉書、IG、Tiktok等社交平台都很實用。若是「限時使用」後還是很想用,建議讓身體與外界有新的連結與感受,像是散步或是洗個冷水澡。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