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呼吸會痛! 原來是罹患「空鼻症」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63歲黃女士嚴重鼻塞已有數十年,期間歷經2次鼻雷射、1次鼻中膈及下鼻甲手術,卻仍水洩不通、深受鼻塞之苦,原本開朗的個性也變得悶悶不樂,進一步檢查發現,其鼻塞原因並非鼻閥狹窄,而是鼻腔過空、比一般人大3至4倍的空鼻症,但在接受耳軟骨重建下鼻甲後,終於成功向鼻塞說掰掰,此也是國內首例自體軟骨下鼻甲新生術。
新光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邱昱勳表示,一般來說,當空氣進入鼻腔後,會分流再加熱、加濕,但空鼻症患者可能因為鼻子手術過度切除鼻甲,通常是下鼻甲,或是外傷、感染等因素,導致鼻腔空間較大,因此當空氣進入鼻腔後,會在鼻腔空間內形成渦流,鼻黏膜感知不到空氣流動,進而出現鼻塞的感覺。
邱昱勳解釋,空鼻症常見鼻塞、鼻腔乾燥等症狀,患者經常覺得吸不到空氣、口鼻乾燥、嗅覺下降,還會頭暈、胸悶、睡眠困難,甚至病況嚴重者,不只呼吸困難,連呼吸都會痛,生活品質大幅降低。
邱昱勳指出,治療空鼻症的手術方式,傳統方法是縫合鼻孔,但會影響外觀,可能造成生活不便;目前國外已有透過重建下鼻甲改善的療程,可使用人工合成物,或是耳軟骨、肋軟骨等自體組織移植作為重建下鼻甲的材料,搭配鼻竇內視鏡進行微創手術,尤其自體組織移植可降低術後感染與排斥風險,成效更佳。
邱昱勳提醒,雖然國內尚無空鼻症患者整體統計數據,但臨床觀察發現有漸增趨勢,因此若有疑似症狀,最好進一步檢查,以利及早正確治療。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