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晧宇
●案例1:50多歲的陳先生平常無肉不歡,BMI超過30,並且很少運動,就醫時已經是慢性腎臟病第3期,腎絲球過濾率39mL/min/1.73m2,Cr:1.9mg/dL,所幸經過3個月的中醫調理,肌酸酐下降到1.7mg/dL,腎功能則進步到44.37mL/min/1.73m2。
●案例2:80多歲的王先生有高血壓、高血脂、輕度失智、腦中風和心臟衰竭,就醫時,肌酸酐1.7mg/dL,腎絲球過濾率38.9mL/min/1.73m2,經過數個月的調理、肌酸酐1.3,腎絲球過濾率52.8mL/min/1.73m2。
台灣每8人中,就有1人有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已經高達12%,但卻有超過9成患者不自知。主要原因是慢性腎臟病初期症狀少,因而容易被忽略。
慢性腎臟病指的是腎臟實質損傷超過3個月,且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或是腎絲球過濾率雖然在60以上,但是白蛋白與血清肌酸酐比值大於等於30mg/g。
慢性腎臟病患者有較高的洗腎、感染、膀胱和腎臟惡性腫瘤的風險和死亡率的上升。進展到後期則容易電解質不平衡,造成心律不整、噁心、嘔吐、高血壓和營養不良、高血脂與骨頭相關疾病。
中醫理論認為:「脾胃屬土,胃主納,脾主運,化生氣血,滋養五臟,因此為後天之本。腎主水,藏精,是全身陰陽之根本,因此為先天之本。」脾腎兩臟常常相互影響,因此治療上需要健脾來顧腎,透過健脾通腑,讓腸道的發炎物質能被代謝。
控制好慢性疾病 規律回診、運動
透過扶正,來提升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免疫力,預防因為感染造成腎功能惡化。使用活血化瘀藥物來減少腎臟纖維化,並使用抗發炎之中藥,來減少腎臟發炎。若水腫嚴重者,中醫是為濕濁和瘀毒,治療則使用利水除濕藥物。
此外,控制好慢性疾病、多喝水,若無水腫者每公斤體重可喝到30c.c.,減少太鹹跟加工食品攝取、保持好心情、規律回診和運動才能成功逆轉腎!
(作者為馬偕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