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運動過程中,難免會有扭傷、拉傷,或是撞傷,對此台中光田醫院骨科醫師嚴可倫在臉書專頁「有溫度的嘮叨 台中光田骨科 嚴可倫醫師 脊椎關節骨鬆專業 - 骨筋中外」發文分享,這些運動傷害雖然還不需要尋求骨科醫師協助,但在家要用「和平」(PEACE)和「愛」(LOVE)來照護,絕對不要因為受傷就完全不動,適度的活動及計畫,有助於傷口恢復速度。
剛受傷時 遵循PEACE原則
●「P」-Protection(保護):剛受傷的幾天要保護患部,別再受傷,但也不需完全不動,適度的活動有助於傷口好得更快。
●「E」-Elevation(抬高):受傷的地方抬高過心臟,可以減少腫脹,這樣消腫效果也會比較好。
●「A」-Avoid anti-inflammatory medication(避免消炎成分的止痛藥):因為發炎反應有助於身體修復,因此若是壓制發炎,可能讓修復變慢。
●「C」-Compression(加壓包紮):用彈性繃帶包紮,可以減少關節腫脹變得更嚴重。
●「E」-Eucation(衛教):專業治療師會教導如何在適當的範圍內活動,可以以最大限度地恢復功能。
在運動傷害恢復期 秉持LOVE口訣
●「L」-Load(負重):在恢復期時,可以在受傷的地方輕輕增加負荷,只要不太痛,運動對肌肉、肌腱和關節的修復都有好處。
●「O」-Optimism(樂觀):心態對疼痛很重要,消極的情緒可能影響康復,因此保持樂觀的態度,對修復十分有幫助。
●「V」-Vascularisation(促進血液循環):受傷後幾天,稍微動一動有助於受傷地方的血液循環、加強回流,以幫助修復並減輕疼痛。
●「E」-Exercise(運動):受傷後開始有計畫地運動,有助於恢復受傷地方的肌肉力量、關節活動度和本體感覺,讓受傷地方更快地回復功能。
若是傷到骨頭時,嚴可倫強調,光是依靠「和平」、「愛」是不夠的,應立即尋求醫師協助治療,給予專業的骨科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