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癌患者化療腦中風 顱內動脈取栓術保命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台中市52歲的黃先生長期抽菸吃檳榔,罹患頭頸癌6年,某一天在居家化療的過程中,突然感到身體無力不適,到醫院時已半身癱瘓,診斷為內頸動脈及中大腦動脈同時阻塞造成腦中風,經過醫療團隊「顱內動脈取栓術」後,隔週再進行頸動脈支架置放術,打通原本狹小的血管,目前復原情況穩定良好。醫師提醒頭頸癌患者如伴隨頸動脈狹窄,發生中風的機率很高,所以定期配合檢查才是預防中風的最根本之道。
光田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毓慧指出,黃先生年輕時長期抽菸、吃檳榔,罹患頭頸癌後曾接受放射線治療,因此可能加速動脈硬化狹窄造成阻塞,發生災難性的中風,所幸在黃金救援時間內及時送醫。
光田醫院醫療副院長嚴寶勝表示,在檢查出病因後,立即為患者進行顱內動脈取栓術,隔週再進行頸動脈支架置放術,打通原本狹小的血管,黃先生一週後就出院,血管血流十分通暢,預後良好。
嚴寶勝解釋,「顱內動脈取栓術」是由鼠蹊部置入大型動脈導管,經腹、胸腔主動脈到阻塞的頸動脈及顱內血管,導管順著導絲在梗塞的地方,以抽吸或支架拉栓的方式,將血栓取出清除打通血管。
黃太太說,丈夫罹癌之後就戒菸跟檳榔,沒想到會中風,當時情況很危急。光田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劉耿僚建議,癌症患者在治療完成的第一年,應每三個月密切追蹤一次,而曾接受頭頸部放射線治療的患者,於治療完成後一年開始,每年定期追蹤頸動脈超音波,一旦經檢查發現頸動脈硬化、呈現狹窄情形,及時置放支架,預防未來中風發生。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