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罕見!75歲執刀48年 資深胸腔外科醫師:我身體還行

2019/11/25 19:42

台南市立醫院女同仁獻花感謝高齡75歲的名譽院長、胸腔外科醫師吳明和(右)行醫逾半世紀的貢獻。(記者王俊忠攝)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高齡75歲的台南市立醫院名譽院長、胸腔外科醫師吳明和,有感現今台灣醫界較少醫師從事外科,自醫學院畢業後行醫逾半世紀,在胸腔外科耕耘執刀48年,喜愛這項專業、不曾後悔當外科醫師,迄今仍執刀為患者動手術,自詡身體保養得當才有本事持續動刀,期盼能在國內找到跟他同年齡且持續看診、動手術的資深外科醫師,進行醫術交流與傳承。

吳明和從國防醫學院畢業後在手術室參與新生兒手術治療情景。(吳明和提供)

台灣醫療技術進步,但吳明和直言現今許多醫師感慨醫療環境惡劣,醫護人才流失與短缺,多少與醫療工作條件、環境不佳和醫療糾紛壓力有關。他自認成為1位外科專科醫師,是一種擔當、也是種榮幸。他於1969年從國防醫學院畢業不久就投入外科行列,並選擇胸腔外科,在這領域深入鑽研,帶來挑戰與成就感。他認為外科醫師擁有的是辛酸、衝擊與成就,即使重新來過,他仍會選擇外科作為醫療專業。

高齡75歲的胸腔外科醫師吳明和(左一)持續堅守台南市立醫院開刀房手術崗位。(記者王俊忠翻攝)

吳明和分享外科醫師的養成過程,至少要20多年才能成熟,包含各種國、內外考試、教育訓練年限,也要不斷進修包含教科書、期刊、病例報告、寫作及外科技術的演練。他常自我期許外科醫師必須有藝術家、宗教家、哲學家、科學家4種內涵,把手術視為藝術創作,創作前需周詳規劃,完成的藝術品不希望有絲毫瑕疵,即使有瑕疵,也知道要如何補救。面對病人,需有悲天憫人胸懷,1位醫師須在心境、體能、學識上有良好培養,才能堪此重任。

他建議,在心境耐力上需保持心平氣和、看診手術時不宜動氣、體力要保持常態運動、腦力則要常發表文章。吳明和自詡,雖年過7旬,仍保持經常運動,身形標準、不過胖、脊椎挺直,這是他到現在逾75歲仍能看診、動手術得到患者認同的主因。

吳醫師說,執刀48年,於12縣市包括3個院轄市與澎湖離島,共37家醫院手術室留下主持手術的記錄,在成醫有數千個手術案例,患者從新生兒到9旬長輩都有,包括氣管成型、小兒胸腔、食道重建、肺移植、胸腺腫瘤、肺結核與胸腔鏡微創等都是其手術專長。

讓吳明和印象深刻的是,1989年10月曾在成醫手術切肺葉、縫合裂肝,救回1位遭車撞傷的男大學生性命,27年後,這名出國旅美的男大生在美國創業成家、還在臉書裡提到他的救命恩人。

吳明和認為改善我國外科醫師工作環境有幾點應該做,1、政府應適度鬆綁勞基法對外科醫師的工時限制、2、國家應適度為外科醫師加保保險,保障其醫療預料外的糾紛風險、後遺症、3、外科醫師的薪資、待遇應提高、多些保障、4、醫院對較辛苦的外科(如心臟外科)應給予充足的團隊人員、配備,較能提升外科醫師的士氣。

這位資深醫師勉勵年輕醫師要成為外科醫師,必須先肯定自己,選擇自己興趣的次專科,撐住堅苦的嚴格訓練,腳踏實地,並自我要求,在訓練期間絕不放棄所有學習機會,終有一天能「享受」自己的外科生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