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走不到10步路暈又喘 當心主動脈心瓣膜狹窄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一名87歲的老先生10幾年前曾做過心臟繞道手術,術後康復良好,身體健朗,但近日卻發現走不到10步路就會喘,且容易頭暈目眩,甚至幾近昏倒。到醫院照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是主動脈瓣膜狹窄,且開口僅0.5平方公分,屬於高風險情形,緊急進行「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所幸搶回一命。
國泰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孟霖指出,主動脈瓣膜狹窄多為後天產生,隨著年齡增長,心臟瓣膜鈣化,導致主動脈瓣膜形成一個狹窄的開口,無法完全緊閉或舒張,因此左心室必須要非常用力才能順利把血液推過主動脈瓣。
李孟霖醫師進一步指出,由於打出去的血壓不足,會導致心肌缺氧,病患會出現喘、水腫、暈厥、心絞痛等症狀。從病人產生症狀開始,隨著瓣膜越來越窄,病人的存活率也會明顯下降;若如案例中的老先生,瓣膜開口僅0.5平方公分,50%以上的病患會在1年內死亡。
李孟霖醫師表示,目前沒有好的藥物可以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若照心臟超音波發現,開口小於1平方公分,便須進行開胸手術,但是「很多老人家不願意動刀,不久後,自然就走了」。
但現今有一種新的治療方式「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經由導管方式將瓣膜支架置入主動脈瓣部位,將原先有病變的瓣膜向外撐開,讓植入的瓣膜取代原有瓣膜而恢復正常運作,這樣的手術方式傷口小、病人術後恢復快,年齡較高的患者多選擇TAVI以治療。
目前市面上的人工瓣膜主要有機械式瓣膜與生物性瓣膜兩種,李孟霖醫師指出,機械式瓣膜較耐用,可以使用30至40年,但缺點是須長期服用抗凝血藥;而生物性瓣膜多為豬、牛組織所製成,豬的生物性瓣膜約可以使用10幾年,牛的瓣膜可以用比較久,約20年。若病人年輕又願意吃藥,醫師大多會選擇用機械式瓣膜,但老人家以生物性瓣膜居多。
李孟霖醫師說,台灣主要罹患主動脈瓣膜狹窄族群多為75至80歲的年長者,若為3高族群(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抽煙、糖尿病,或是有心臟家族史,須特別注意,建議半年或1年定期做心臟超音波,若出現胸悶、胸痛的狀況千萬不可大意。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