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60歲的黃先生3年前發現罹患口咽癌,除了接受化療,也做頭頸部放療,近1年來常暈眩,甚至1天暈倒3次,就醫檢查出頸動脈已狹窄70%,今年8月接受頸動脈支架手術,並配合藥物治療,及時預防中風發生,醫師建議,頭頸癌患者放療後應每3到6個月做頸動脈超音波檢查追蹤。
定期頸動脈超音波 檢查追蹤
台中榮總介入性腦血管外科主任崔源生指出,頭頸癌放療副作用包括:唾液腺分泌減少致口乾、頸部肌肉纖維化有緊繃感,長期放療也會造成頸動脈內膜發炎、增厚,增加頸動脈狹窄風險,一般5到8年會有明顯的頸動脈狹窄,腦部供血不足,有中風的風險。
黃先生2018年因口咽癌做放療,近1年就出現暈眩、走路軟腳,甚至綁個垃圾袋就昏倒,今年5月住院檢查發現頸動脈已經出現70%的中高度狹窄,相較一般頭頸癌患者放療後狹窄斑塊增厚速度快上許多,可能是體質或是原本就有頸動脈狹窄病史,幸及時置放頸動脈支架手術,黃先生也現身說法表示:「還好提早發現,來得及做支架,沒有中風!」
視狹窄程度 放支架防中風
崔源生也發現,中榮近10年來做600例頸動脈支架病例,有50人為頭頸癌患者、都做過放療,而且年輕化,另有5%已經頸動脈100%完全阻塞,無法放置支架治療,因此中榮啟動頭頸癌放療後整合照護,除了腫瘤追蹤,也要預防腦中風,如果頸動脈狹窄50%合併有暈眩、手腳無力或眼睛黑矇症狀,或是無症狀,但頸動脈狹窄70%,建議放置頸動脈支架,否則有8%到12%的中風風險。
台中榮總放射腫科主任游惟強也說,頭頸癌患者放療後平均3到5年會有不同程度的頸動脈狹窄,7、8年會出現症狀,而且頭頸癌患者常合併有抽菸、糖尿病、高血壓等習慣或慢性病,也會增加頸動脈狹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