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幫孩子洗澡時,發現「蛋蛋」不見了?顧芳瑜泌尿科診所醫師指出,在胎兒期時,男寶寶睪丸原本位於腹腔,正常情況下應隨著發育慢慢下降到陰囊內。但有時可能發現睪丸消失情形,如長期停留在腹股溝或腹腔,導致異位性睪丸;睪丸「時隱時現」的伸縮性睪丸;甚至是睪丸單或雙側沒有形成或消失的無睪症,若未及時處理,恐影響孩子未來生育、罹癌風險,建議家長多留意,早發現、治療。
寶寶睪丸原先在腹腔 隨發育下降至陰囊
醫師在臉書專頁「顧家醫療 顧芳瑜泌尿科診所」發文說明,在胎兒期,男寶寶的睪丸原本位於腹腔,應該會隨著發育慢慢下降到陰囊內。但有時候,這個過程可能不太順利,導致蛋蛋「卡住」或「消失」,這時爸媽就得提高警覺!下為蛋蛋可能藏匿的3種情境:
●異位性睪丸(隱睪症):睪丸長時間停留在腹股溝或腹腔裡,沒有順利降到陰囊內。
●伸縮性睪丸:睪丸會「時隱時現」,有時縮回腹股溝,有時又回到陰囊,這通常與情緒、溫度或提睪肌反射有關,雖然多數會自行恢復,但爸媽仍需觀察。
●無睪症:這是指寶寶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發生異常,導致睪丸單側或雙側沒有形成或消失。
蛋蛋調皮不出來,會有影響嗎?醫師說明,若睪丸只是短暫地「玩消失」,像是伸縮性睪丸者,通常在孩子放鬆時會回到陰囊,但若長時間停留在較高溫的腹股溝或腹腔,可能就是隱睪症,需要進一步檢查!
隱睪症恐影響生育、增癌症風險
醫師提醒,隱睪症影響多,首先因睪丸長時間不在陰囊內,可能導致發育不良,影響未來的生育機會;再者,因睪丸不在陰囊內,使得較難察覺異常,容易增加罹患睪丸癌的機率;最後,患有隱睪症者,受傷機率高,因異位睪丸容易受外傷,可能發生睪丸扭轉,還可能伴隨腹股溝疝氣。
醫師提到,隱睪症治療黃金期建議是在出生6個月-1.5歲前,及早發現、治療。因此新手爸媽可在幫孩子洗澡、換尿布時,順便用手輕輕觸摸孩子陰囊,看看能不能感覺到2顆睪丸。若摸不到或覺得蛋蛋「時有時無」,建議儘早帶孩子去泌尿科或小兒外科檢查。若發現異常,醫師可能會安排超音波檢查,必要時透過手術讓睪丸回到正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