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在21日大埔發生強震,有多個縣市受到影響,需要停班停課。同時有不少經歷過921地震,甚或是在2024年發生的403強震的人,想起當時的驚險記憶。諮商心理師提到,有些人容易在身邊親友經歷重大挑戰或挫折時,會發生替代性創傷。他提醒若感到自己對他人的經歷感受特別深刻、情緒起伏大、質疑自己且不容易快樂,應提高警覺;並提出多項能夠簡單做到的緩解方法。
諮商心理師尤方在粉專「象家園心理諮商所」談到,大家可能經常因為身邊的親人、朋友等重要他人在面對生命的重大挑戰時,也跟著被他們所經歷的痛苦影響,那樣的感受無法具體說明,卻是真實且深刻影響著我們的內心,使得焦慮、無助與不安一湧而上。
陷入這樣情緒困擾的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出現下面感受:
●對於他人的經歷或故事感受特別深,甚至會出現相關畫面。
●情緒起伏較平常大,經常在焦慮與麻木之間徘徊。
●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對許多事情缺乏信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也難以找到快樂和滿足感。
如果這些感受讓你產生共鳴,請別忽視它,這可能是替代性創傷的跡象,它不像直接經歷創傷那樣明顯,但卻能悄悄地影響著你的心理健康。
這與PTSD有何差異?諮商師解析
尤方表示,替代性創傷與創傷後壓力症後群不太一樣,它很少被提起,卻總是默默侵蝕著我們的內心。創傷後壓力症後群多為親自目睹、經驗或被迫面對一種或多種事件;而替代性創傷卻是間接的接觸,因為共感能力太強而感受到痛苦,它不僅發生於專業人士,也可能發生在一般人身上,但卻經常被忽視。
最典型的例子,是近期韓國發生的「濟州空難」。即使不是親身經歷,僅僅是看了新聞報導,也可能會因此不敢搭飛機、擔心飛機失事;又或是今天早晨的嘉義地震報導,可能會讓你不敢前往該地,甚至擔憂自身所處的地方也將迎來大地震,因而徹夜難眠。
然而,出現替代性創傷的狀況不代表你脆弱,反而可能說明你是一個同理心強大、願意接近他人痛苦並試圖給予支持的人,這並不是脆弱或不夠堅強的表現,而是提醒我們,在關心他人的同時,也必須學會照顧自己。
若有替代性創傷 嘗試5方法
當我發現我有替代性創傷時,可以怎麼做呢?
●建立健康的情緒界線:試著設立自己的情緒界限,不過度承擔他人的悲傷與痛苦,並學會適時的說「不」。
例如:適時遠離讓自己情緒困擾的資訊(減少觀看相關新聞)。
●找到適合自己的情緒出口:找時間讓自己獨處,或以你喜歡的方式宣洩情緒。
例如:寫日記、運動或和信任的朋友聊聊。
●不把所有事情扛下:了解你能給的幫助有限,不把他人該負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放下「一定要解決他人問題」的想法。
例如:可以練習對自己說「我已經盡力了,剩下的我會相信他有能力可以協助自己」。
●尋求專業支持:若發現自己的狀態難以調整,亦可尋求專業協助,幫助你辨識感受,並與你討論適合你的應對策略。
例如:心理諮商、醫療單位等等。
●專注於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不要忽略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像是喝一杯喜歡的咖啡、聽一首喜歡的歌曲,或是追一部輕鬆的影集,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能為你的心靈注入能量。
替代性創傷的出現提醒著我們,在關懷與支持他人的同時,我們也可以是懂得為自己加油和自我照顧的人。即便我們沒有那些創傷者的遭遇和困境,但在給予的同時,我們仍舊值得被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