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宜靜/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常聽到喝茶防癌,但茶品百百種,該選哪種茶呢?預防醫學醫師張適恆指出,傳統茶飲中的茶多酚—兒茶素被認為是防癌關鍵成分,隨著發酵程度逐漸被氧化,變成茶黃素、茶紅素,因此發酵最輕者,也就是綠茶之兒茶素含量最多,防癌效果最佳。另外,草本茶也具防癌效果,如薑茶、肉桂茶及洋甘菊茶,不過後2種茶與防癌間的臨床研究較少,仍需進一步驗證。
茶葉中的兒茶素是防癌關鍵成分
張適恆在Youtube頻道「張適恆醫師」發影片分享,傳統茶類主要有6種,自茶樹葉片萃取,依發酵程度由輕至重依序為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及黑茶。舉例來說,碧螺春屬綠茶;鐵觀音、凍頂烏龍、東方美人茶屬青茶;至於紅茶則有阿薩姆、大吉嶺、蜜香及日月潭紅茶;而黑茶則是熟悉的普洱茶。
為何會有「喝茶防癌」說法?張適恆提及,據分析指出,茶葉中含有上百種化合物,而茶多酚是喝茶防癌關鍵成分之一,其非單一物質,其中就屬兒茶素佔多數,達80%,以綠茶為含量最高者。而兒茶素也非單一種分子,最重要的形式為EGCG。
張適恆進一步說明,在製茶過程中,依照發酵程度輕到重,會逐漸把兒茶素氧化,讓兒茶素兩兩結合,就稱為茶黃素,接著再繼續聚集就成了茶紅素,因此茶黃素、茶紅素皆為氧化後的兒茶素,紅茶的深紅色就是茶黃素、茶紅素的顏色。
綠茶兒茶素高 可抑制細胞癌化
張適恆指出,不少臨床實驗發現,飲用綠茶或補充兒茶素的成人,內臟脂肪減少程度會顯著多過安慰劑帶來的效果。另,經研究證實,1顆細胞要轉變成癌細胞,也須展現一些標誌性的特色(hallmarks),如引導新的血管生長、逃脫身體免疫系統,促進發炎,以及脫離原來的組織,轉移至其他地方等。但兒茶素尤其是EGCG,可至少抑制10個這樣的癌細胞特色,防癌、抗癌潛力大。
張適恆提及,研究發現,常喝綠茶者,可降低30%胃癌風險,且目前流行病學研究有相當高的一致性,同意綠茶可有效降低肺癌、口腔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及淋巴癌等多癌風險。
至於發酵程度較高的青茶或紅茶,內含較多氧化過的茶黃素、茶紅素,就無助於防癌?張適恆解答,茶黃素在許多實驗室研究中顯示,對乳癌、卵巢癌等癌症細胞具抑制作用;而茶紅素相關非臨床研究也不少,但若說到確切能夠在人類身上降低癌症風險上,還是兒茶素最厲害。
張適恆建議,泡綠茶時,要想攝取最多兒茶素者,記得用攝氏80-90度熱水浸泡20分鐘,溶解出的兒茶素,會比冷泡的綠茶高出20%以上。
茶除了能防癌 還能助專注、減壓
張適恆提到,茶除了含有茶多酚外,還含有咖啡因、萜類、類黃酮、胺基酸及許多維生素。其中胺基酸中的茶胺酸,可進入腦部,提高腦中血清素、多巴胺,有助於保持專注、易入睡,有助於減輕壓力。據分析顯示,紅茶、普洱茶等發酵程度較高的茶所含之茶胺酸也較多,但這類茶同時也含有較高咖啡因,跟茶胺酸是矛盾的存在,因此還是不建議用喝茶助眠。
草本茶有防癌潛力 腸胃弱者適合
除了綠茶外,還有其他茶類防癌效果佳嗎?張適恆表示,草本茶(herbal tea)也助於防癌潛力,其使用茶樹以外的草本植物沖泡,如洋甘菊茶、薰衣草茶、玫瑰茶及薄荷茶等,適合腸胃弱、咖啡因敏感者飲用。
張適恆舉例,薑茶中的薑辣素及加熱後產生的薑烯酚皆有抑制癌細胞效果,且好處是耐熱,不怕泡成茶喝時效果降低。在流行病學上,薑攝取量較大者,大腸較不會有高風險的腺瘤產生,並能降低幾種腸胃道癌症風險,不只如此,化療造成的噁心嘔吐,也能適當飲用薑茶緩解。不過飲用時,建議紅糖、黑糖適量加,或用紅棗、桂圓、蜂蜜等取代,不然糖分太高,可能會抵消薑茶好處。
張適恆表示,肉桂茶中的肉桂醛除了為肉桂增添香氣外,也能在人體中增加胰島素敏感度,保護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另,肉桂醛會干擾癌細胞周圍新生血管,引導癌細胞凋亡,破壞癌細胞粒線體,還可減少自由基,進一步預防DNA的破壞,因此適量喝肉桂茶除了可改善新陳代謝,在防癌上也有一定潛力,不過目前對於肉桂、防癌間的臨床研究還不多,有待未來更多數據驗證。
洋甘菊茶除了可以助眠,竟還有預防部分癌症潛力。張適恆引述雅典大學1項案例對照研究發現,每週喝2-6次洋甘菊茶,甲狀腺癌風險降低70%,良性甲狀腺疾病風險更下降74%。洋甘菊含有多種抗氧化物及黃酮類,且其中的芹菜素還可抑制乳癌、大腸癌及腦瘤細胞生長,不過這些還有待臨床上更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