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飲食習慣除了影響身體健康外,也會影響心理狀態!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引述國外研究,觀察飲食偏好和心理健康、認知功能間的關係,將用餐習慣分成4種:無澱粉飲食、素食飲食、肉食者以及均衡飲食者,不同飲食偏好,影響不同疾病的風險,舉例而言,肉食者憂鬱風險升至22%、腦中風風險提高21%,因此建議飲食均衡更健康。
飲食偏好與大腦健康息息相關
黃軒在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引述1篇今(2024)年4月發表在《nature mental health》的研究,分析18萬人的飲食偏好和大腦健康之間的關係,發現,均衡飲食的人表現出更好的心理健康狀況和認知功能。
該研究將參與者的飲食偏好分為4種不同的亞型:包括:第1型無澱粉;第2型素食飲食偏好者;第3型高蛋白和低纖維飲食偏好者(肉食者),以及第4型均衡飲食偏好者。研究發現,不同飲食偏好,影響了不同疾病的風險。
●憂鬱:第2型素食者憂鬱風險升高18%,第3型肉食者憂鬱風險升至22%。
●腦中風:第1型無澱粉飲食者腦中風風險增13%,第3型肉食者患腦中風風險提高21%。
●焦慮症:第1型無澱粉飲食者,焦慮症風險增加9%;第2型素食者罹患焦慮症風險升高26%;習慣第3型肉食者,焦慮症風險增加23%。
●吞食障礙:第1型無澱粉飲食者吞食障礙風險增加86%,第2型素食者吞食障礙風險增加168%,第3型肉食者吞食障礙風險增加96%。
黃軒指出,根據研究結果,建議採取「均衡飲食」,降低心理健康問題和疾病障礙的風險,應適量攝取各類營養,避免過度偏向某一類食物。尤其研究也發現,均衡飲食者心理健康,例如焦慮和憂鬱等問題的得分最低,身體障礙疾病的幸福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