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在陽曆8月3日的農曆七月鬼門開後,民俗月正式開始。不少家長認為在民俗月期間,孩子哭鬧次數變得頻繁,特別是就醫後哭鬧更嚴重;過去認為是孩子較為「敏感」;然小兒科醫師陳敬倫提醒,若孩子在看診後經常哭鬧,別帶去收驚,而是該檢查孩子的用藥。
陳敬倫在臉書專頁「臭寶爸 - 兒科陳敬倫醫師」發文說明,若在帶孩子去看感冒,從診所、醫院回來後,孩子一直哭鬧、躁動,甚至做惡夢?陳敬倫強調「不要急著去收驚,請先檢查看看吃了什麼藥。」
陳敬倫說明,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有的孩子對鼻塞藥(如亞涕液、通鼻液、鼻福糖漿)、氣管擴張劑(如適喘寧、喘解液、茶鹼)、氣喘藥物(如欣流、萬剋喘)比較敏感,容易發生哭鬧、躁動、睡不著等等的副作用(就像大人喝了咖啡或茶),需要停藥、重新調整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