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有些人習慣將未吃完的飯菜,放置到隔餐或隔夜食用。毒理專家招名威提醒,當飯菜溫度降至70-80度以下時,容易滋生微生物,且細菌滋生後會有「內毒素」。若想破壞內毒素,就需加熱至160度以上,但微波、水煮、水蒸都無法達到該溫度, 因此建議飯菜最好不要隔餐食用,並避免將食物放置在外超過1小時。
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在臉書粉專「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發文分享,天冷時,空氣中的細菌、黴菌等微生物更容易黏附滋生到食物上,若想安全隔餐食用食物,需隔絕外在污染源及完整加熱。
潮濕環境更可能讓食物發霉,招名威解釋,細菌無所不在,在環境空氣及人體上都有許多細菌,而食物烹煮後溫度約莫為攝氏90-100度,但烹煮完溫度開始下降,降至70-80度以下時,微生物就開始容易滋生,因此當食物擺放時間愈久、愈多人接觸、溫度降低,都會增加食物細菌滋生的風險。
招名威建議,飯菜最好還是不要隔餐食用,並且避免將食物放置在外超過1小時。若是真的還是想將剩菜反覆加熱,須確保細菌與毒素被殺光,加熱溫度必須在攝氏100度以上,且完全加熱一段時間,才能確實殺光細菌。
隔夜菜除了有細菌滋生問題外,招名威直言,細菌滋生後會有「內毒素」,且若想破壞內毒素,加熱溫度可能需要達到160度以上,但一般的微波、水煮、水蒸都無法消滅,因此才會有食物勿置放太久,或是隔餐勿食的建議。
此外,有許多人認為烹煮完食物後先蓋上鍋蓋,就可保暖食物,也能減少細菌與毒素滋生;對此,招名威直言,該認知是有誤的,因為鍋蓋並沒有一起加熱,因此上面本身還是會有殘留的細菌或黴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