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透過熱量降低方式減重?還是吃低GI食物減重呢?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引述國外研究指出,熱量控制會因本身代謝、飲食及營養標示影響而不準確,相對地,低GI飲食可以透過控制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及量,來控制血糖升降,進而降低飢餓感,來達到減肥效果。雖然看起來低GI飲食優點多,但若是忽視熱量計算,一樣無法達到減重效果。
蕭捷健在臉書專頁「減重醫師 蕭捷健」發文分享,對於減重而言,身體如何消耗熱量和吸收熱量,都和年紀、性別、活動量、血壓及基因有關,根據《JAMA》研究,比較熱量模型及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2個體重控制模型,並提供兩者的利弊:
熱量模型 代謝及營養標示影響準確
●代謝適應
蕭捷健表示,研究發現,東非的原住民和曼哈頓的上班族,兩者活動量差距很大,但他們的身體代謝率卻差不多,可能與荷爾蒙相關,如瘦素和飢餓素。
當增加運動量或吃少一點時,會出現體重下降現象,這也導致身體分泌更多的飢餓素,減少瘦素的分泌,進一步減慢代謝率,因而難以維持減重的效果,甚至導致體重反彈。而這也是一種保護機制,這也解釋若是活動量大的原住民,代謝的速度也很快,他們的糧食可能會不夠吃。
●營養標示誤差:計算每日熱量攝取時,通常會依賴食品的營養標示,但其實營養標示會有20%左右的合法誤差。
●吃外食:現代人外食次數增加,而外食往往含有更多的油脂,這些熱量很難準確計算。
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 強調碳水攝取種類
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主要強調碳水種類及量對身體的影響,而非只是計算卡路里攝取,「飲食的組成和質量比總卡路里攝取更重要。」高升糖負荷的碳水化合物,會促使胰島素分泌,進而促進脂肪儲存和體重增加;相反地,低升糖負荷的食物,如根莖類和豆類,則不會引起這種效應。
●穩定的血糖和飽足感
低GI食物會使血糖緩慢且穩定升高、高GI食物則使血糖迅速升降,蕭捷健說,「血糖震盪就很難減重」,因血糖快速降低發出的飢餓感,會讓我們很難減少食慾。穩定的血糖可以延長飽足感,避免過早感到飢餓,自然減少熱量攝取,降低體重平衡點。
●有助於心血管健康
根據波士頓研究超過20萬人的基因資訊,驗證來自麻省總醫院的1600多筆資料,發現胰島素較高的人,其身體質量指數(BMI)也會較高,進而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低GI飲食能改善胰島素敏感度,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改善腸道菌叢:相較於嚴格控制熱量,低GI飲食含有更多的纖維和原型碳水化合物,可能讓腸道更健康。
熱量超過也不能減重 挑食物最為重要
蕭捷健直言,雖然胰島素模型看起來很多優點,但不代表熱量攝取控管不重要,若是熱量過多,一樣瘦不下來。他說明,如果只由蔬菜、菇類、筍類等攝取碳水,符合低碳的攝取標準;而從根莖類、豆類去攝取,可達到中碳的標準,但若是低碳日吃精緻澱粉,就會發現血糖震盪,容易產生飢餓感而無法達到減重目的。
他根據自身經驗提醒,不挑食物只算熱量,更難達到減重目標,舉例來說,同樣熱量的蛋白質和脂肪,在人體的反應完全不同,1千卡的豆腐和瘦肉、1千卡的奶油泡芙,或許體重不會變,但一種是增肌減脂、一種是囤脂掉肌肉。若挑對食物、控制血糖及胰島素的平衡,就可以不讓自己挨餓,還能有效持續增肌減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