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登山健行活動在台灣越來越流行,但有些民眾可能會認為登山並沒有那麼困難,沒做什麼準備就上山,結果卻遇上了意外,甚至有生命危險。教育部對此分享六項登山準備要點,提醒民眾在上山前,做好萬全的準備。
教育部在臉書粉專「教育部」表示,爬山健行慢慢成為流行了,是台灣人最常從事的運動項目第3名。但其實登山是一個相對有危險性的活動,民眾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挑戰,可能會遇上非必要的意外。對此教育部整理出六項登山前需準備的措施如下:
●出發去步道健行,要準備什麼?
教育部表示,水(至少1公升以上)、行動糧(三明治、巧克力,鹽糖等)、雨衣、 簡易醫藥包、求生毯,都是需要準備的。
●要穿什麼爬山?
即便只有1小時的山路,穿排汗衣勝過穿棉T,即使是簡單的親山步道,穿健行鞋的安全遠大於穿運動鞋。另外,建議穿著具有排汗功能的褲子,尤其是專門為健行設計的健行褲。
●出發前,要做什麼功課?
研究路線跟計畫時程,事先下載GPX軌跡圖,並搭配「路況回報」。民眾也需注意,山路隨時都有可能改變。
●迷途的時候,該怎麼對外求救?
當手機有訊號時,請撥打119。若無訊號或收訊不穩時撥打112。112接通後請按分機9,將會轉接119,建議主動告知電話號碼。接著向救援人員回報座標時,先開啟Google 地圖應用程式 ,將地圖放大到最大,並長按你的座標點,就會出現紅色的圖釘圖示。
●一個上午的登山行程,手機不用全副武裝吧?
山區的地形跟天氣不可預測,如果遇到大雨或溪流弄濕手機,在緊急的時候可能就無法求援。因此手機最好具備防水功能,或準備防水袋。教育部提到,行動電源也是必備物品之一。
●兩小時的步道,下午四點才出門也沒關係?
教育部提醒民眾,冬天很快天黑,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很容易因此迷路發生意外,因此注意切勿過晚上山。有充裕的時間,才能輕鬆又安全地享受在山林裡的樂趣。